区内村落大致形成于何时
距今约4000年时海浸结束,津北地区开始成陆。在其后1500年 里,陆海面几乎持平,苇塘遍地,已有人在此打鱼治盐。西汉初年设泉州县,在双口村西北11千米、今称城上村的地方建泉州城;西汉后期,沿海又发生海面波动,海水升高约一米,泉州城被迫迁移。 辽圣宗时,在界河( 大清河、海河) 以北设军寨与北宋对峙,蒲口一带为辽军养马之地。元时,大都( 今北京) 军需民用“无不仰给于江南”,漕运规模陡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今南仓、北仓一带设直沽广通仓储粮。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常遇春率军沿北运河征元,津北地区一些村庄被毁,同时又有部分官兵眷属留居津北。自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9次徙民19万户“实北平”。清初,朝廷为满足王公勋戚的土地贪欲,实行跑马圈地政策,广招佃户耕种。至雍正九年(1731年),北辰地区已有村镇75个,乾隆元年(1736年)达到84个。 北辰区的村镇多建于明、清两代,少数建于元代和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以较早住户姓氏或当地地理环境为名。建于元代的村庄:北仓、桃口、下辛庄、常庄、平安庄、宜兴埠。 建于明代的村庄:东于庄、白庙、霍嘴、柳滩、天穆、吴嘴、马庄、阎街、王庄、南仓、桃花寺、王秦庄、周庄、阎庄、李嘴、赵虎庄、丁赵庄、汉沟、小街、双街、庞嘴、胡园、郎园、柴楼、张湾、上蒲口、下蒲口、西赵庄、青光、双口(双口一村、双口二村、双口三村)、安光、丁庄(前丁庄、后丁庄)、小贺庄、小淀、刘安庄、韩盛庄、霍庄子、姚庄子、芦新河、东赵庄、东堤头、刘快庄、西堤头、南麻疙瘩、北麻疙瘩、朱唐庄、小杨庄、小孟庄、大杨庄、北孙庄、北何庄、二阎庄、刘招庄、刘马庄、南王平、高庄子、大诸庄、小诸庄、张五庄、大兴庄、董连庄、小马庄、大吕庄、喜逢台、吕庄、小韩庄、芦庄、季庄子、张四庄、仁和营、下殷庄、小田庄。 建于清代的村庄:刘房子、西于庄、张兴庄、郭辛庄、刘园、屈店、董新房、杨堤、前常家堡、后常家堡、徐家堡、赵家圈、郝家堡、线河一村、杨家河、三河头(上河头、中河头、下河头)、东堤、岔房子、韩家墅、刘家码头、铁锅店、李家房子、双河、温家房子、赵庄、大张庄、李辛庄、辛侯庄、张献庄、沙庄。 建于民国的村庄:杨家嘴、三义村、勤俭村。2016年,北辰区有行政村126个。其中宜兴埠为10个行政村、双口为3 个行政村、线河为2 个行政村,郭辛庄、白庙、东于庄、西于庄、张兴庄5 村社区管理分属红桥区和河北区,党政建设和经济发展属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