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png 位置:首页--走进北辰--北辰区情

上蒲口村的由来

发布日期:2024-10-01 17:42 来源:天津市北辰区档案馆
字号

上蒲口村位于北辰区中北部双街镇中部偏西、北运河西岸,北与庞嘴村1.2千米相连接、东与张湾村0.8千米隔北运河相望,南与下蒲口村0.5千米接壤、西临2千米为永定新河,村形为蝎型,占地面积3.91平方千米。该村同乐高跷会远近闻名,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辽时,此地曾为辽军养马之地,因地势低洼,常年生长蒲草,东有北运河,故名为“蒲沟”。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始建村,称蒲口,初为周、宁、丁三户,因与村南之蒲口村重名,遂改称上蒲口(古代以北为上)。

清雍正八年(1730年),上蒲口村划归天津县管辖,乾隆元年(1736年),属西沽巡检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北乡第十八区辖。据《典籍中的北辰》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二十五日,境内代办邮政商铺。中华民国时期,上蒲口隶属天津县北乡双街乡。

天津解放后,1949年3月,天津县实行区辖村制,上蒲口村直属天津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7月归天津县四区管辖。1953年5月归属津北郊区双街小乡。1958年4月,属红桥区幸福公社张湾乡管辖。是年8月,属红桥区幸福公社张湾大队辖。1959年3月隶属红桥区北仓公社张湾管理区。1960年6月27日,隶津北畜牧场双街分场。1961年5月,隶红桥区双街公社。1962年2月,隶属北郊区双街公社。1983年7月,隶属北郊区双街乡。1992年3月6日,隶属北辰区双街乡。1995年9月至今,隶属双街镇。

据史志书籍记载,该村1934年有456户1720人;1980年有547户2475人;2000年有826户2608人;2009年有859户2650人;2016年有930户2808人。至2016年,上蒲口村约有45个姓氏,其中大姓有:李(125户)、孙(101户)、刘(98户)、周(70户)、杨(54户)、朱(48户)、马(45户)、张(40户)。


2016年上蒲口村部分姓氏谱牒字辈排序情况表

姓氏

谱牒字辈排序

士、尔、纬、文、之、作、树、成、洪、峙、筱、庭、炫、煜、宴、思、祖、宣、晋、民

德、增、士、尚、进、家、运、继、宏、昌、宗、传、声、名、振、祖、阴、绪、延、长

九、建、效、鸿、应、昌、修、治、梦、河、锡、起、殿、继、先、德、福、如、广、永、传、有、庆、芳、聚、思、报、忠、怀、玉、唤、世、新、成

天、庭、成、士、永、德、厚、继、家、臣


附:民间传说故事

上蒲口的传说

北运河岸有个上蒲口村。村虽不大,流传着一个燕王梦天蝎的故事。

话说燕王扫北,行军至上蒲口这快地界。那时这里还没有村庄。燕王连日征战,人困马乏,便命令安营休息。他在行军帐中倒头便睡。睡得正香的时候,见一个庞大的蝎子从天而降,头向北,尾指南。这只蝎子少说也有几丈长,张牙舞爪向燕王扑来。“啊!”燕王大叫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睁开眼,原来是南柯一梦。他觉得怪异,就走出帐篷。乘着月光向前一看,不仅骇然,原来茫茫杂草长了半人高的蒲子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蝎子形。正在此刻,他听到远方有战马奔跑的声音,立即命令全营披挂待命。果然是敌人来偷袭,燕王指挥军队打退了敌人。

燕王把梦见天蝎的故事和身边的将士们讲,一个曹的将军献媚:“王爷,这是天蝎示警,使我们打败了敌人。天蝎头朝北,尾向南,主王爷有九五之尊,大明江山要由王爷做主了。”一个姓丁的将军也说:“王爷扫北奇功盖世,天蝎头朝北,尾向南,王爷得天下要在北方定都。”燕王大喜,认为这地方是风水宝地,便使曹、丁二将跑马圈地,把所圈之地赐给他们,待天下太平时,来此安居。

后来,燕王在北京登基,便钦命曹、丁二将到天蝎示警处修盖庄园,并命他们一定筑成蝎子形的。曹、丁二人对燕王都忠心耿耿,但二人之间却争宠不和。当庄子建起来后,曹自作主张在北面修了一座庙当蝎头。丁认为曹有意抬高自己,便又在蝎尾处修了一座庙。以后他们的家眷、亲戚来此定居,逐渐形成村庄。因这里遍地长满蒲子,又在运河边上,所以人们叫它上蒲口。

(据《北辰区志》《北辰村落简志》《北辰民间传说故事集》摘编)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