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农业农村委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29 10:28 来源:北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字号


2022年,北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推进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依法行政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农业治理体系,现将北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抓学习重研读,筑牢法治思想之基。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法讲法,做学法表率,组织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资料汇编(五)》;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习《北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35条措施》(密)。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针对二十大报告的第七部分,聚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题开展专题学习,全年中心组学习16次,学习法治相关内容8次。

(二)抓法治拓空间,创新乡村振兴举措。法治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激活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全靠法治。我们突出重点,侧重村级管理:一是开展依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依法全面清理清除问题合同,依法挽回集体损失,堵塞了管理制度漏洞,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二是扎紧口袋,严格把关村集体大额资金管理。实行村集体购置不动产申报会商制度,审核总计金额24.95亿元的大额资金。加强备案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应进必进”,全区累计完成进场交易589笔,交易金额达到12.43亿元。三是实现村经济组织“一网管理”,推进非现金结算。按照乡村振兴挂图作战考核要求和市农委进度安排,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措施有力、规范落实、高效推进,全区123个村全面实现非现金结算。四是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超额完成粮食安全生产任务指标,农业农村应急安全生产无事故等。

(三)抓规范严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水平。一是着力建设规范化高素质执法队伍,坚持深化改革与队伍建设并重。严格落实《天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执法培训,着力提升执法水平。去年共开展执法人员培训15次,培训了执法“三项制度”、新《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完成了执法队伍着装和装备配备更新,软硬件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农委执法支队,在去年农业农村部全国渔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中,获得年度优秀执法案卷。二是严厉打击农林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49人次,检查农林生产经营主体931家次,开展河道巡查巡护78次,野生动物巡查巡护213次,受理投诉举报107件,下达责令改正36件。立案查处行政违法案件27件,已结案23件,尚有4件正在办理中,罚没共计8.3402万元。圆满完成了全年执法任务。

(四)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一是认真做好12345便民热线办理工作。依法公正、便捷高效办理12345便民热线,对市区两级部门下派工单,专人负责签收分类,分管同志亲自把关,具体工作人员亲自处理。2022年至今共计受理12345热线214件,均已全部按期办结,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二是依法办理涉农信访事项。积极推动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注重从政策和法规层面预防和化解信访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有效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22年接信访件共计2件,涉及土地承包、涉嫌生产假饲料问题;已办结1件,尚有1件正在办理中。

(五)提升农业农村普法实效。一是广泛学习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召开农委系统科级干部会专题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增强干部学习宣传贯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班子带队到各涉农镇村及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现场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宣传行动,通过座谈、宣讲,设置展板、条幅等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营造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宪法进农村”活动。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制作主题活动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土地确权、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革命、产业扶贫、法治乡村建设等,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三是组织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认定工作。将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列入现阶段工作重点之一,与区司法局会商制定并印发了《北辰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与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联系机制,统筹推进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普法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在为农民群众开展多层次普法宣传、构建农业农村法治宣传机制、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如在秋冬季候鸟保护工作中,盗捕过境候鸟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普法宣传工作存在漏洞,普法和执法工作需齐头并进。

二是执法队伍专业水平亟需提升。机构改革执法人员均来自农业专技人员,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不足,办案经验和办案能力有待提升。执法人员不足,机构改革造成监管执法职能转移,新增农村宅基地等监管执法职责,造成编制、人员不足。

三是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方面还存在短板、差距。如依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还存在合同清理规范不到位、资产合同信息未关联等问题。

三、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2022年,区农业农村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依法治国新理念,努力构建依法行政的农业治理体系。

(一)抓学习强意识,筑牢法治思想之基。

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尊法学法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根基。组织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二十大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我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新举措,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题学习,引导全体干部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执行者、坚定捍卫者。全年中心组开展法治专题学习8次。

(二)抓法治固根本,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党委书记突出重点,狠抓村级事务和村级财务管理:一是严格把关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村集体购置不动产申报备案审批制度,全年备案审核村级24.95亿元的大额资金使用申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进场交易“应进必进”,全区累计完成进场交易589笔,交易金额达到12.43亿元。推进村经济组织“一网管理”,全区123个村年内全部实现非现金结算,杜绝“跑冒滴漏”。二是开展依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行动。共梳理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6296份,问题合同3729份。追回欠缴合同款项1511.35万元,确保集体资产“颗粒归仓”。三是以案为鉴抓整改,以列入2019年度行政执法“典型差案”的青水源案例为主攻点,开展了设施农业用地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重拳治理农用地设施的违规使用,发现问题坚决整改到位,治理了鼎牛、艾成等一批违规用地农业企业。2022年度提前1个年度完成了近1.5万亩撂荒地治理任务。

(三)抓规范严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着力建设规范化高素质执法队伍,坚持深化改革与队伍建设并重。严格落实《天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执法队伍着装和装备配备更新,开展执法人员培训15次,着力提升执法水平。在全国渔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中,获得年度优秀执法案卷。二是严厉打击农林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49人次,检查农林生产经营主体931家次,开展河道巡查巡护78次,野生动物巡查巡护213次,受理投诉举报107件,下达责令改正36件。立案查处行政违法案件27件,罚没共计8.3402万元。

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强化普法,推动“一法一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农村、进农户、进农企、进合作社。

2、提能筑基,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锻造过硬的农业执法专业队伍。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农业农村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3、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要强化法治在农业支持保护、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作用,把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乡村基层治理各环节,形成推动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4、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决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亲自抓、负总责,带领中心组一班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北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2月22日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