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北辰政办发

名    称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20113569347543T/2022-00005 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北辰政办发〔2022〕2号 〕 主    题 :应急工作

成 文 日 期 :2022年04月02日发 文 日 期 :2022年04月02日

有   效  性 :有效

废 止 依 据 :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

《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42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重要五年。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科学编制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对持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落实落地,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要契机,以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为核心任务,以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防灾”为主要目标,干事实、抓重点,打基础、利长远,肩负起解决应急管理领域发展难题和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双重任务,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进一步凸显,灾害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1起、死亡47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年均因灾死亡人数控制在每百万人口1.0以内,达到预期效果,为“十四五”时期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天津市北辰区应急管理局,调整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区防减灾和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置及组成人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程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指挥体系,修订《天津市北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立涵盖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共4大类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指挥部与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武清区等毗邻区签订跨区域应急联动协议,与区武装部签订军地应急联动协议,强化应急协调,构建联动机制,为科学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二)应急管理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建成在全市各区中规模最大、储备物资种类最齐全、管理最规范的1000平米区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库存物资共2大类、26个品种、11万余件,并采取专储与代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物资储备。建设北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完成196余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建起以区消防救援支队为主体、各有关部门配属资源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防洪抢险、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危险化学品等14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实训应急演练常态化,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区性、全要素的大型综合性应急演练,实战化锻炼队伍。“十三五”末期(2020年),全区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955次,参加人员4.48万人次,投入资金280余万元。

(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巩固

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在70个部门和单位的“三定”规定中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制定出台《北辰区关于贯彻落实〈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工作方案》及《北辰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北辰区区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深挖责任落实载体,发挥《生产(消防)安全责任书》作用,细化年度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考核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拴紧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的责任链条。深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不断激发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推动内部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立足于解决现实事故隐患问题,着眼于“减隐患存量、抑隐患增量”,将“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和“四铁”“六必”的工作要求贯穿始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行业、多领域、多类型、多轮次综合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和专项整治工作,并综合运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通报曝光、警示约谈等手段,严刑重典全面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区情实际,靶向锁定“标本兼治”的核心要义,制定印发《天津市北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制定2个专题、10个专项实施方案,持续高质量开展隐患排查,出台多部制度性文件,在推动构建“常态治理”和“长效预防”上迈出坚实步伐。

(五)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成效明显

顺利通过全国危险化学品重点区攻坚工作复查验收,推进“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安全自动化改造,完成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产能退出,金属粉尘企业湿式除尘系统改造经验在全市推广。推进基层消防网格化管理,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大力发展社会消防组织,建立镇街、开发区专职消防队。完善道路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制度,着力整治道路运输秩序,加强对“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的监管,推广危险品运输车辆紧急切断装置应用。初步建立城市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和建筑市场信用系统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监管与建筑工程单位的信用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和维保单位量化考核制度,加大“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问题综合治理。

(六)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有效提升

落实《天津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和《天津市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六有”为基础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沉降监测网络、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大力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对野外用火进行源头管控,在主要林带和郊野公园等重点部位设立防火警示牌79处。综合治理北丰产河、永定河、朗园引河辛侯庄段,完成近29公里河道清淤。完成永金水库堤坝及闸门除险加固工程。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积水片区、老旧排水设施改造,扩建大张庄、郎园、河岔3座泵站,完成果园新村街域内部分雨水管线改造及泵站建设、顺义道(天穆外园)积水片区管网改造工程和宜兴埠镇津围公路临时排水工程,实施三千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城乡排涝能力不断提升。

(七)良好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浓厚

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和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全员教育培训。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受教育人数达到7.9万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火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全区性的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发挥新媒体辐射范围广的独特优势,开展直播互动、网上展厅、线上安全体验等新形式宣传活动。大力培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2家单位成功创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深入开展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天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5个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所学校成功创建天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八)创新驱动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向创新要发展,向科技要动力,把创新强安与科技兴安作为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增长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在线监测平台,对重点点位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推广“智慧用电”监控系统,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结合。改革执法检查手段,研发推广安全生产执法平台,实现行政执法科学化、清单化、专业化,并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应用,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把工作重点放在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上来,在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灾害致灾因子众多,洪涝、台风、暴雨、冰雹、暴雪、地震等引发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交织叠加。二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与共享、应急处置协调、社会动员、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等各个环节还需进一步磨合。三是基层基础工作还需夯实。应急管理基础不够牢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应急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相关基础保障条件滞后,履职能力仍需提升。四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相对滞后,无法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企业内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不细致,安全生产资金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是应急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性、基础设施及装备保障条件还有待提高,处置重大灾害事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跨部门、跨区域队伍协同性需要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十四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区手握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多张好牌”,拥有全国文明城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向高端转型、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总体讲,“十四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发展环境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但仍处于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危中有机、变中有新、难中有进,我们要准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面临挑战

一是城市运行安全风险较大。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城中村、老旧居民小区、城镇燃气管道、油气长输管道等危险源呈现点多面广特点,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所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各类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交织叠加。

二是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共20家,规模普遍较小,且生产门类多,专业人才缺乏,安全基础与发展要求不能完全匹配。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因地震、雷暴天气等自然灾害导致危险化学品衍生事故发生,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还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三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全区在建工程项目130余个,在施深基坑工程2个,一线建筑从业人员9051人。部分项目工程体量大、工期要求紧,涉及深基坑甚至超深基坑,技术难度大,存在安全风险。同时,新建项目抗震管理手段仍需进一步增强。

四是交通运输行业风险较大。全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10家,运输车辆201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流动分散,监管难度大,一旦发生道路运输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五是自然灾害成灾风险较大。城区内涝风险增加,部分主干道超期服役,老旧管网仍需进一步改造清淤,部分规划泵站建设尚未实施。蓄滞洪区防洪安全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进退洪工程不够完善。地震风险防范基础相对薄弱,部分房屋设施抗震能力不足。

(二)发展机遇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三个必须”、“两个至上”等重要指示要求,为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发展目标;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辰”纳入“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目标。

二是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发展基础。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有效贯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随着执法队伍、综合消防救援等多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将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建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应急管理体制,为我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是科技创新为应急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卫星导航、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应急管理工作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从而为我区提升风险管控、监测预警、辅助决策、救援实战等方面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应急保障、资源配置、社会共治、区域联动等能力,切实加强城市本质安全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社会共治。坚持和完善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健全完善区委领导下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为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化社会共同参与,激发全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进民生福祉,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坚持两个至上,统筹发展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保障生产、生活、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安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依法治理,健全应急体系。落实法治要求、提高法治能力、强化法治保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结合区情实际,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规范要求,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着眼最严峻最复杂局面,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波及的动态演变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强化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进应急管理由以应急处置为主向全过程风险管控转变。

——坚持资源整合,提升协同能力。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已有应急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对组织机构、信息渠道、协调网络、救援队伍和保障系统等因素进行深度整合,做到高度统一、有效指挥、紧密配合、快速反应,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提高安全风险防范、基层基础管理、核心应急救援和社会协同应对能力。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年,我区将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日臻完善,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城市自然灾害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抗大险”、“救大灾”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分类目标

一是应急管理方面。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更加完善,组织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机构设置、职责划分更加科学;基层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应急预案更加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更加健全,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更加完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规范发展,全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更加完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落地;社会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稳步增强,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应急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安全生产方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健全,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广泛普及,全民安全素质有效提高,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三是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全面推进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全市绘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一张图”提供信息支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灾害防范措施有效落实,各类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提升自然灾害基础防御设施建设水平,避难场所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标准和生活保障条件进一步提高;应救援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持续深入,自然灾害疏散演练常态化,综合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  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指标设置

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市级

指标

北辰区

指标

指标

性质

同天津市指标对比

安全生产类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较“十三五”末下降33%

较“十三五”末下降33%

约束性

一致

2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2

≤1.2

约束性

一致

灾害防治类

3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1%

<1%

预期性

一致

4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

<1

预期性

一致

5

年均每十万受灾人次

<15000

<15000

预期性

一致

能力建设类

6

区级应急管理装备达标率

80%

80%

预期性

一致

7

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95%

95%

预期性

一致

8

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

≤10小时

≤10小时

预期性

一致

9

消防救援人员(国家综合性消防人员、政府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

0.4‰

0.4‰

预期性

一致

10

区级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

>60%

>60%

预期性

一致

11

新增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70个

≥5个

预期性

高于平均值

12

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

100%

100%

预期性

一致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优化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完善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定位,健全“两委”同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灾情会商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统筹调度管理。结合消防救援、抗洪防汛、抗震抢险、防灾救灾、森林防火等职能,细化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业务管理、队伍管理和执法管理部门职责。

2.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梳理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风险预警信息、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打通各部门、各单位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情报会商研判,适时组织联动单位开展预警形势研判,并结合各自职能职责,统筹优势资源,共同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推进联合应急指挥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实战协同能力。

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种类齐全、衔接有序、管理规范、面向实战的应急预案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天津市总体应急预案,全面推动我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推动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和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编制,加快推进镇街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级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制度。依托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

4.加强应急预案落实执行。加强预案宣传培训,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制定并落实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强化预案的桌面推演和实训演练。推进跨区域综合演练和社区(村居)基层演练,组织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重点加强高风险地区、高危行业和基层组织的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评估。

5.强化落实事故调查评估。提高事故灾害调查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查明事故原因,处理责任人员、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开展事故调查评估,深入分析灾害发展演变过程,全面总结在预防、防护、救援等环节的工作成效和短板不足,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二)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6.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制定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综合运用考核、巡查等手段,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7.夯实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印发《天津市北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严格落实“三个必须”法定要求,摸清本行业领域、本辖区重大风险底数,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消除监管盲区。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8.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天津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要求,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将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同时列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双报告”制度。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监管,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确保高危行业以及规模以上企业在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运行自评工作,落实相关改进意见。加强安全技术设备设施升级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技术装备,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团队,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专业能力。

9.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制,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加强专业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厘清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推动人员编制向执法岗位倾斜,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素质,确保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应急管理在职执法人员的75%。优化基层人员配置,强化一线执法力量,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不断提升城市重大风险防范能力

10.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源头管控和全过程监督管理,健全重大项目准入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以创建市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按要求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调查及评估。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企业加大安全设备设施提升改造、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投入,对企业内部的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信息化日常管理,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园区的数据对接。依托市级相关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自动预警机制和管理制度要求,实现安全风险分类、分级及自动预警。持续推进“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

11.完善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形成管控措施台账并监督落实。组织开展全员培训,熟练掌握风险辨识方法、分级原则和管控要求,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能力。加大机制建设标杆典型培育力度,强化区域、行业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督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整改,动态调整风险分级,完善管控措施。

12.提升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构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实现单一灾种治理向多灾种综合防治的转变。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推进各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和处置措施会商制度落实,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提高多灾种综合监测、快速评估和精准预报预警能力,做好应急避灾准备。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快速疏散保障方案。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开展建筑抗震、河道疏洪、地下管道排涝,沉降监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改进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提升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实施效果。

13.筑牢重点领域安全防线。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化,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挂牌督办。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道路运输、市政建设、特种设备、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危险化学品方面。加快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动实施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高风险化工项目和企业准入条件,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过程安全管控,建立企业全息档案,强化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综合防控管理。加强危险废物生产、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

——工矿商贸方面。开展企业安全风险摸底排查并建立安全风险分类分级安全监管台账,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金属冶炼、涉氨制冷、涉爆粉尘、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领域安全专项治理,落实事故风险防范措施,重点防范熔融金属喷爆、粉尘爆燃、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道路运输方面。重点监管“两客一危”车辆,落实对超限运输车辆的承运人、装载企业、货运企业、驾驶员实行“一超四罚”制度,深化“百吨王”专项治理,加强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监督管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推广车辆安装防碰撞系统。加大普通货物夹带危险货物或谎报、瞒报危险货物运输等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市政建设方面。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建设施工现场和管理人员监管,落实“六防”(防高空坠落、防坍塌、防机械伤害、防触电、防物体打击、防火灾)工作;加大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加气(油)站检查力度,特别针对地下管网老化、腐蚀、交叉、占压以及安全距离不足等安全隐患开展综合治理。

——特种设备方面。加强区级特种设备动态监察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落实监管责任部门,强化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持续加强电梯安全监管。

——消防安全方面。开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养老机构、学校、文物建筑及彩钢板建筑、老旧小区、“城中村”、“三合一”场所、电动自行车、外墙保温材料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推动落实仓储企业/场所(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消防安全评估、仓储物品管理、“三合一”场所(集生产、生活、仓库为一体的小工厂小作坊)管理、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库存清单要求等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14.加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委托培养、教育培训等方式,推进我区应急管理岗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救灾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应急业务能力。加强网格员应急教育培训,强化“第一响应人”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落实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区级专家人才库建设,完善专家管理办法,提升专家在规划论证、现场检查、事故处置等方面技术支撑力度。

15.加强基层基础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综合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志愿者应急队伍培训。保证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具备初期响应和处置、组织疏散和逃生、信息报告和通报、配合救援和宣导等能力,有效实施自救和组织互救,逐步推动基层单位实现应急准备标准化、应急处置科学化,解决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6.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力量支撑。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应急管理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强化和创新科技支撑,为创新技术应用提供试点平台。加强同各高校在应急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和防范能力。

(五)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17.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奋力开创我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建设发展新局面。全面加强消防物资和装备保障,改进训练方式方法,提升消防救援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多灾种综合消防救援和快速响应能力。

18.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天津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各相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组织或者依托有关单位,加强抗洪抢险、森林火灾扑救、地震和地质、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装备配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9.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组织有关单位,依托民兵、预备役人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保安员、红十字救护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现场组织指挥能力,完善灾害信息收集和上报渠道。提高社区(村居)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科普,熟悉逃生路线,正确使用救援设备,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20.鼓励支持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开展社会应急力量调查摸底,建立社会应急力量资源库。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立队伍管理、人员备勤、训练演练等工作制度,强化应急能力准备。有序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开展能力分类分级测评。

21.引导志愿者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专业和半专业相结合,协同推进社区(村居)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由区消防救援支队为志愿者救援队伍提供专业化救援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专业化水平。在已有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在全区进行经验推广。

(六)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22.加快区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区级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配套设施及通讯信息网络,积极对接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完成相关子系统的落地使用,本着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开展功能拓展及使用层级延伸,加强区级指挥中心在保障通讯能力、网络汇聚、存储计算、视觉展现等各方面能力建设。汇聚融合应急管理各类业务数据信息,建立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防汛抗旱、地震、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灾害感知数据以及人口、交通、建筑、医疗等有关数据的汇聚融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传送现场音视频信息,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和队伍、装备、物资等要素动态信息,打造应急数据链,构建“全域覆盖、纵向联通、统一管控”的应急管理大数据体系。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信息联动共享机制,建设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专项负责、权责一致的应急指挥处置流程。

23.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构建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健全完善区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提高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布局的科学性。进一步增强基层物资储备能力,鼓励引导居民家庭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救生避险装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采购、储备、调拨、更新轮换、报废等管理制度,以及特需物资装备储备和重大活动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管理机制。

24.完善应急物资运输运力储备。建立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和运输资源调运、征用、灾后补偿等配套政策,加强物资装备统筹调配。加强同有关物流企业应急物资装备紧急运输合作,进一步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效率。

25.强化应急通讯装备配置。加快实现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分析研判及决策指挥,新增一定数量应急通讯指挥车,组建应急指挥通讯网连接布控球、无人机等先进通讯工具,为应急救援队伍配置一定数量移动单兵和卫星通讯终端,提升应急通讯保障的机动性、冗余度,保障远程指挥调度的及时畅通。充分利用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资源,以消防救援支队为主提高灾害事故前方指挥部和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全灾种应急通信手段,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手机、固话、卫星电话、移动指挥车、手持单兵等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确保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指挥顺畅。

(七)营造安全文化浓厚氛围

26.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加强面向公众应急知识培训,帮助公众更加直观地认识事故灾难的成因以及重大危害,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做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教育工作,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宣传渠道,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普及应急知识,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八)推进社会共治共建共享

27.加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鼓励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检测检验、教育培训等技术咨询服务,推动以服务企业为目标的园区“安全管家”业务。推进社会化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全面提升技术支撑、专家咨询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提升地方应急管理能力保驾护航。

28.完善事故灾害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健全政府引导、保险机构主导、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全面负责的市场化事故预防服务机制,推动保险机构提供灾害事故预防和灾后补偿服务。

29.推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支持应急救援、应急咨询服务、应急保障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动智能安防、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和应急物资及装备生产研发攻关,鼓励和支持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在应急领域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

五、重点工程

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工作指示要求,结合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现状和形势,按照固根基、补短板、堵漏洞”原则我区在“十四五”期间着重开展六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我区应急体系建设瓶颈问题,提升全应急安全保障能力。

(一)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程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按照天津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开展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最大限度摸清城市风险底数,构建城市风险大数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城市风险点、风险区域进行评估与分级,对处于不同级别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利用大数据平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GIS等技术,构建城市风险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动态呈现城市风险四色图、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图、行业风险对比图,将城市风险评估动态运转,实现城市风险动态管控。

(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全面推进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重点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的孕灾因子、承灾体、历史数据以及防灾能力开展全面普查,发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重点隐患区域,查明高风险区域抗灾减灾能力,摸清我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我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2022年完成普查任务,为政府决策、制定防范措施、有力规避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支撑。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程

结合我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全面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论进一步优化我区总体应急预案。以总体应急预案为纲,进一步梳理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之间的协同性,补充和修订相关专项预案,确保专项预案实现安全领域全覆盖。全面推进基层预案的审查和修订,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支持,确保基层预案的实用性。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质量,持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保障预案演练经费,确保一年两次全区综合演练目标的实现。

(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落实相关防灾减灾救灾基础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落实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中心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兼具人员避难、集中救援、生活保障和救灾指挥等功能。充分利用我区已有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优先落实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确保疏散步行时长不超过10分钟或服务距离确保在500米以内,实现社区(村居)、商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四十七中学、南仓中学、秋怡中学等3个固定避难场所。

(五)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

遵循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框架,通过完善配套物理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区级指挥中心在保障通讯能力、网络汇聚、存储计算、视觉展现等各方面能力提升。结合区级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和管理特色,本着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推动市应急信息化工程二期相关子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着重解决应急队伍和物资统筹调度问题。结合北辰政务发展需求,以部门政务数据资源调查工作为契机,持续完善区级应急管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

(六)安全文化教育示范中心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等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提升公众安全意识。2025年,依托现有社会资源,通过政策性引导,完成我区安全文化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方式,持续推进全社会安全文化教育,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素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刻把握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编制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将落实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作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将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倒排工期、层层推进,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强化统筹协调

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适时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抓好重点建设工程统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加快相关工程的立项、投资和建设。加强与相关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及时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工作,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储备金制度。建立资金保障绿色通道,着重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重大风险防控、自然灾害防治、专业人才培养、应急科技创新、智慧应急支撑、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与资金支持,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重点项目经费需求。坚持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严审慎用,为规划落地提供经费保障。

(四)强化督导推动

加强过程管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并将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掌握规划落实进展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