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png 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31 17:38 来源:北辰区政府研究室
字号


——2024116日在北辰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北辰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开展“无奋斗不北辰·辰兴十干”实践活动,聚焦“1310”工作任务精准发力,打基础利长远,提质量增效益,惠民生兜底线,防风险保稳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支撑指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增加值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和比重、高技术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等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重点突破、多点发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坚持把产业协同作为“先手棋”,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对接北京资源项目200余家次,举办北京专题招商推介会,集中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44亿元,与中铁建、中电建、北京泛华集团等20家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实施战略合作,全年新增注册京冀企业882个。“双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京津医药谷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医药、复星医药、重庆医药3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智能制造谷纳入新一轮京津冀产业合作现代制造业平台,集聚SMC气动元件、大族激光等60余家工业企业,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深化公共服务协同共享,北京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正式开学,北辰医院、北辰中医院分别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深度合作,举办第七届京津冀暨环渤海地区青年歌手大赛,协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北辰人民。

(二)聚焦培育增量、盘活存量,新动能引育进一步提速

招商引资取得新战果。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绘制主导产业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聘请70余位招商大使,先后在上海、浙江、深圳等地举办产业投资推介会,赴比利时、德国、瑞士、日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欧梯克中国区研发中心、莱宝新能源“绿电工厂”等项目,推动弗兰德十期、爱德克斯三期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开展招商382次,集中签约项目80个、总投资32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91亿元,招商引资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新谋划京津算力产业园、天锻都市产业园等125个、总投资1059亿元项目列入市区两级项目库。推动45个、总投资1012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128个、总投资297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专项债项目7个、额度16.5亿元。

资源盘活取得新突破。坚持物尽其用、有中出新、质效并举,以亮剑突围、创新突破的精神,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利用潭建大厦闲置楼宇,引进通用集团技术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通用全国机床研究院;利用京津医药谷津乾园闲置载体建设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吸引新注册科技企业100家;争取专项债21.24亿元,外购1705套房源用于天穆村群众还迁,解决北辰百姓安置和邻区房产闲置,实现一举多得,天穆村外漂群众还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聚焦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深入推进制造业强区高质量倍增行动,“2+2+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9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在链规上企业达到460家,产值同比增长2.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6.2%,工业母机、数字印刷两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市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应用场景2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1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1家。践行双碳战略,新增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市级主题产业园区2家,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在首批主题园区绩效考核中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深化与区内高校院所合作,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合作建立模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7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00家,科技领军企业增至30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48家,均位居全市前列。3家企业获批市级首批工业设计中心,3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获批市级单项冠军,16项科技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表彰,其中天士力集团填补我区科技奖励特等奖空白。2家企业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分获二等奖。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全区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4万件,每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2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坚持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海河英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259名,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能级,推动北洋井商圈引入9家知名首店,举办首届文旅消费季及研学旅游推介会,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拉动消费超2亿元,5件商品入选“天津礼物”特色旅游商品。持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引进科技服务、研发设计、总部结算等企业1101家,同比增长98.7%,注册资金335.2亿元,同比增长262.4%。大宗商品交易量稳步提升,规模位列全市第二位,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6%,位居全市前列。

“运动之城”特色加快形成。瞄准“时尚、休闲、娱乐、消费”发展定位,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厂房,建设悦动辰星体育乐园,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吉姆乐园主题公园,启动郊野公园体育乐园谋划工作,改造提升龙顺庄园向体育休闲乐园转型,更新体育设施26处,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8平米,位居全市前列。举办“行走大运河”、村BA、村超等品牌赛事50余场,刘快庄村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我区运动员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上取得4金2银优异成绩。

(四)聚焦改革赋能、惠企纾困,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组建北辰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辰盛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深度推进经开公司和科园公司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100%。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举办首届“金融周”活动,联手海河基金、苏州元禾建立创业基金,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畅通企业直融渠道,中重科技成为全面注册制改革后我市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全区沪深港上市企业1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位。

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坚决将债务化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多措并举落实偿债资金,调整债务结构,坚决遏制债务增量,有效化解债务存量,高标准完成化债目标任务,偿还政府债务本金等进度排名全市前列,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首创《项目指引全流程图谱》,创新“四办”服务机制,企业跑动次数平均减少80%以上。出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方案》,简化土地供应流程,在全市率先核发乡村规划许可与集体建设用地“两证合一”。创新开展“三问六服务”上门行动,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500余个,“项目+团队”服务案例被评为全市行政执法“示范优案”。制定全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6条政策措施,为企业“减降退缓”税费15.08亿元、协调贷款7.6亿元,全年新注册市场主体1.83万户,同比增长27.5%,累计达到9.4万户。

(五)聚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现代城市品质进一步彰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天津市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调整新编27个项目规划,基本实现城镇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加快土地整理出让,全年出让土地11宗778亩。城中村改造和示范镇建设取得新进展,51.1万平米安置房还迁入住、25.5万平米主体完工,王庄A项目建成交付,大张庄示范镇北区实现安置闭合。启动北运河及周边、天穆片区和小淀镇“工改工”等城市更新项目,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与津蓟快速路立交工程桥梁主体完工,8条道路进场施工,2条道路整体竣工,区域交通更加顺畅。

生态宜居水平稳步提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大气污染“五源同治”,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建4座口袋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全市首家垃圾分类特色早训中心,光大垃圾综合处理厂入选“2023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全国名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32个“无废细胞”。改造老旧供热管线15公里,完成6个社区二次供水和王庄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优化4条公交线路,开通2条高铁站定制公交线路,安装335台公共充电桩,群众出行更加绿色便捷。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增1座标准化菜市场和5家品牌连锁便利店。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提升耕地质量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380亩。严格落实“田长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强化10.8万吨储备粮管理,守护“大国粮仓”。连续三年承办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耕耘地展”项目,培育种业“芯片”品牌。新认定“津农精品”3个,累计达到11个。坚持产业融合发展,青盛河畔入选第一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双口小五堡”和“红光科普教育基地”2条线路入选文旅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闭环。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取得新成绩

(六)聚焦人民至上、安全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乐业北辰”就业服务品牌,发放减负稳岗扩就业补贴3860万元。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金9000万元。健全养老服务机制,新增6家养老机构,实现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普惠均衡。用情用力惠民生、暖民心,高标准完成20项民心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南开中学、新华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新建学校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1710个。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被评为“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试验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蝉联全市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6连冠,获评全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品德教育示范区。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进健康北辰建设,成立全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被遴选为全市首批中医医疗集群建设项目试点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通过复核,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000余场,创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5家,2个项目列入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区非遗展示中心等3个基地入选全市第一批非遗传承体验基地。

社会治理能效增强。深化“吹哨报到”和矛盾调处机制,推动积案和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圆满完成重大节点期间安保维稳任务。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稳妥推进“保交楼”工作,8个项目顺利交付,位居全市第一,绿地北郡华庭楼盘成为全市第一个正式交付的“保交楼”项目。持续深化平安北辰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实施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三年行动,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实践所17个、实践站267个、实践基地28个,2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安全防线全力筑牢。面对突如其来的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全区广大人民和部队官兵闻“汛”而动、风雨同舟、日夜奋战,集中力量战洪峰、防洪灾、保安全、保稳定,三小时转移安置群众2053名,实现了人员安全、堤坝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行洪运行管理安全,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全面开展燃气、消防、交通、危化品、工地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改造7个小区、26.2公里燃气管网,完成“6个100%”改造35.1万户,安全生产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组建22支专业和17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强化食品、药械、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领域安全监管,果园新村街市场监管所获评全国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我区被评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七)聚焦政治引领、作风转变,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府工作人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管好意识形态阵地。落实“无奋斗不北辰·辰兴十干”实践活动,全区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催着干”到“争着干”、“各自干”到“齐心干”的一系列转变,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担当作为的氛围日益浓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全力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顺利通过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复审,刘快庄村、青光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更好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过去的一年,是极具考验、极其艰辛、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多重叠加的风险隐患,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以“进”的意识、“干”的姿态、“创”的勇气,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难事急事,兑现了一批实事好事,迈出了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我们深切感到,北辰取得的每一个新进步、发生的每一点新变化,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北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新动能支撑作用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够凸显;二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消费潜力亟待挖掘激活;三是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仍有短板,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四是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干部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既要看到困难与挑战,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当前,北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愈发巩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更多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战胜前进中的挑战,全力以赴冲,不留余地拼,只争朝夕,唯旗是夺,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辰篇章中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新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下达目标。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坚持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打好“抓项目、强工业、促消费、活资源、优国企、防风险”六大攻坚战,擦亮“制造之城、科创高地、服务高地、运动之城”四张城市名片,奋力开创“经济强区·魅力北辰”新局面。我们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为引领,在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上展现新作为

立足十周年新起点,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主动精神,突出重点、统筹推动、精准对接,全力推进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更加注重市场化引育资源要素。紧盯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紧盯知名民企、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紧盯在京高新技术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紧盯北京研发、北辰转化产业项目,紧盯销售类、结算类等服务型企业,紧盯文体旅商融合项目,加强与各级各类资源高效高频对接,全年力争引进北京企业200家、河北企业400家,重大协同项目协议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更加注重发挥“双谷”优势。加快京津医药谷建设,推动30个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围绕生物药、中医药、智能医疗器械等产业细分方向,引进新项目30个以上,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谷吸附力和竞争力,推动西门子、先知邦等3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举办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北辰设立联盟秘书处,持续导入工业母机和机器人代表企业。

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地铁4号线、铁东北路上跨龙门东道立交、外环东北部调线与津蓟快速路立交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内外交通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建设。持续加大北辰医院、北辰中医院与北京知名医院合作力度,组建“呼吸专科医联体”和“创伤中心”。强化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突破口,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上打造新引擎

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有力有效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畅通科研与产业的“握手”通道,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深化与河北工业大学等驻区高校的协同创新合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与市场需求,推动“政产学研金”一体发展,实现技术需求与创新供给“双向奔赴”。全年力争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1家,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0家,努力构建“雏鹰-瞪羚-领军”和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深入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打造“北极星”人才发展计划升级版,全力引进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北辰工匠”。

加快推动产业焕新。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区倍增行动,全力推动“制造业大区”向“制造业强区”转变。提升高端化水平。聚焦九大重点产业链,深耕产业核心领域,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发挥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创新优势,引进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建设工业母机和机器人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市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提升智能化水平。筑牢数字底座,新建5G基站100个,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个,推动京津算力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申报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提升绿色化水平。制定“双碳”时间表、路线图,新培育绿色制造单位5个,发挥爱旭科技、曜能科技、意华智造等企业支撑作用,做大做强光伏、风电、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链,打造一批试点示范企业。提升融合化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陆路港枢纽功能,支持中国天辰、中材节能、水泥院、中储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智能服务、销售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专业服务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依托朝亚数据中心、江天数据中心等龙头项目,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业务对接,打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壮大信息服务业发展规模,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滋养。

加快推动城市更新。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构建科学合理、联动有序的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度优化京津医药谷、北辰活力区、京滨高铁北辰站周边等重点区域规划设计。推动天穆0708地块、吴咀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尽快交付,郭辛庄项目加快建设,小淀镇安置房B地块具备还迁入住条件,青光李家房子安置区实现还迁入住,力促5个原城中村、旧村改造和示范镇项目转型新城中村改造,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速北仓片区、天穆片区和北运河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进程,实施8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持续更新燃气、供热、供水等老旧管网。新建口袋公园4座,高标准打造京津路绿色生态廊道。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扬尘、柴油货车、工业炉窑等专项治理力度,推动5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提级,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宜白路雨水泵站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卫河北辰段提质增效项目,夯实河湖长制工作基础,抓实河湖清整专项行动,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管控修复,着力消除土壤存量污染、杜绝增量污染。

(三)坚持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在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瞄准实体经济方向,深层激活潜在生产力,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综合施策盘活存量。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摸清存量资产资源底数,制定支持政策,一项一策明确“施工图”,加快处置规划、产权、法律纠纷、债权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让“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突出国有资产盘活。通过出租出售、提升改造,盘活国有闲置资产4.5万平米,尽快实现变现回流。突出楼宇资源盘活。以商务楼宇和功能性区域为主要载体,建立实施“载体跨区域使用机制”,瞄准总部经济、税源经济、商贸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方向,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一镇街一楼宇一特色”发展格局。全年力争盘活商务楼宇8万平米。突出土地资源盘活。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规模,全年推动18宗1163亩土地出让。通过对外租赁、出售转让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工业厂房20万平米以上。加快推进“园区上楼”,有效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和产业集聚规模。

多措并举培育增量。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将招商、投资与消费有效协同,不断培育新的增量、做强新的支撑。狠抓招商引资聚增量。坚持各级主官亲力亲为抓招商,采取内选强将、外选人才、市场合作等方式,建强招商队伍,压实招商责任。注重国内国外双向发力,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面向国内外500强旗舰企业,面向全区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主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机构招商,全年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不少于300批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150个以上。狠抓项目投资扩增量。统筹推动50个、总投资1174.6亿元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库,11个项目开工建设,282个在建项目加快进度,31个项目竣工投产。聚焦智能制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文旅体育、防洪防汛等重点方向和专项债政策支持领域,持续包装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形成源源不断项目支撑。狠抓消费升级优增量。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北洋井商圈,助推潮悦汇商业中心品牌更新提升,启动万科商业广场建设,补齐茂亚广场商圈功能要素,再引进一批潮流首店,促进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持续推动淮东路商业综合体招商引资,打造独具魅力的消费地标。坚持“文体旅商购”融合发展思路,突出“运动之城”品牌特色,做大消费新支柱,培育消费新业态。完善悦动辰星体育乐园产业功能,推动郊野公园体育乐园、龙顺体育休闲乐园开园运营,积极申办国内外标准射箭赛、京津冀棋类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自创一批特色品牌赛事和全民性健身活动,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突出重点提升质量。坚持以质取胜、质量赋能,善建善用善营各类资源要素,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含量、产业体量、就业容量、税收增量、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统一高效的运营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切实发挥全区经济主引擎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加快释放区属国企发展活力,鼓励区属国企走出去开拓市场、扩大业务、增添效能。深入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畅通与民营企业家务实交流,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着力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工、能源等成本,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服务企业质量。深化经济运行、重点项目、税源建设、重大风险“四个条线”专班作用,继续开展打擂比武、项目观摩、上门行动等活动,尽心竭力解决项目建设问题,以最精准的调度和最优质的服务促进项目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居民增收质量。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支持各类人员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来源。全面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财政促进镇街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机制,积极引育壮大税源主体。坚持真过紧日子,优先保障“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大财会监督力度。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上增创新优势

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抢抓机遇,以营商环境塑造软实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以更大决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把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抓好功能性改革,提高国企的产业支撑作用、科技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效能。对符合条件的平台公司适时推进市场化转型,通过撤并、转型等方式减少1家平台公司。进一步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增强平台公司资信和融资能力,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加强政银企对接,培育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积极稳妥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借助“投资中国”“云上投洽会”等线上渠道,达沃斯论坛、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外资项目。鼓励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国际品牌建设能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扩大同海内外先进地区的经济交流,推动采埃孚风电板块北京基地整体搬迁、欧梯克中国区研发中心、莱宝新能源“绿电工厂”等项目建设。聚焦资源、产业、文旅等领域,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

以更实举措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效能,强化“一窗统办”与“跨省通办”“全市通办”深度融合,发挥“项目+团队”服务品牌作用,组建“一号咨询中心”“一网在线服务中心”“回访服务中心”,打造更有竞争力、更有执行力、更有亲和力的营商环境,全年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同比增长10%以上。

(五)坚持以乡村全面振兴为重点,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取得新进展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落实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进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推广实施稻蟹共生、渔菜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促进绿色智慧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德瑞特、耕耘、益多利来等种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隆平高科良种研发中心,推动农垦宏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全面投产。

做强产业融合品牌。坚持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津农精品”,大力发展金亚麻蛋鸡、南美白对虾等富民产业和精深加工业,鼓励电商直播、农超直通等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吉姆乐园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曙光水镇、韩家墅、青盛河畔等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片区,建成墅外桃源饮食文化博物馆,打造更多独具魅力的文旅融合精品和文化旅游路线,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1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2.5亿元以上,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靓丽名片。

做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开展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抓点带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全区20个保留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进一步补齐饮用水、路网、能源等短板。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巩固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积极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文明实践等活动,持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全力推动中河头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让乡村“既看得见发展、又留得住乡愁”。

(六)坚持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根本,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新一轮20项民心工程,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精细抓好民生保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深入推动全民参保,瞄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精准扩面。完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推进7类特殊困难老年探访关爱服务,深化老年人助餐服务。优化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升到4个。落实急难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精准抓好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五育”融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动南开、新华学校建设,接收1所学校和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3900个。提升职业教育核心能力,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和中医医疗集群建设项目试点区,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优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水平。

精心抓好文化繁荣。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优化服务供给,举办庆祝建国75周年文艺晚会、第十九届“北运河之夏”和谐文化大舞台、第五届“舞动辰星”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开展非遗“五进”活动。大力推进全域科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做好档案、地方志和红十字会工作。

(七)坚持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保障,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上体现新担当

始终保持“万无一失”的坚决态度和“一失万无”的高度清醒,增强预判性,打好主动仗,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筑牢债务风险防线。强化化债政治责任,以“三量”工作为牵引,逐项指标压实主体责任和化解路径,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给予支持,通过加快土地出让、增加财税收入、盘活闲置资产、压缩财政开支等方式,持续优化债务结构,不断缩小债务规模,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化债任务,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城镇燃气、道路运输、建设施工、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抓好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

筑牢社会稳定防线。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严格落实领导包案、领导接访下访等制度,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努力削减信访积案存量,继续保持我区重点敏感时期进京“零非访”。积极稳妥解决“保交楼”问题,力促5个风险项目顺利交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北辰法治北辰。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深入开展“辰兴十干”主题活动,坚决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赤子之心”对党忠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打折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以政治引领工作方向、以成效彰显政治效果。

“敬畏之心”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尊崇宪法和法律权威,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创“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创建成果。

“为民之心”勤政务实。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树牢重实绩、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鲜明导向。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引导激励政府工作人员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在有效解决发展、建设、民生、稳定等重点难点问题上,锤炼过硬作风、提升能力水平、推动事业发展,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廉洁之心”永葆本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财政、审计、统计监督,切实把严的基调落到实处。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四风”树新风,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力同心、踔厉奋进、苦干实干,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经济强区·魅力北辰”的华彩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北辰高质量发展赢取更大荣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