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文件
北辰政发〔2014〕27号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工作三年行动
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
《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12月18日
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6年)
一、基础与机遇
(一)现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三年,北辰区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0%以上,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见附件1)。
主导产业集中度高。北辰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共聚集规模企业近400家,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9%。
科技基础较好。北辰区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近三年财政科技支出、科技项目支出水平也都保持全市第一(见附件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4家,有效专利数量1585件,科研院所及科技平台近100家,位于全市领先水平(见附件3)。
(二)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水平偏低,高端化发展刚刚起步。与西青、东丽等区县和天津市平均水平相比,北辰区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较为失衡(见附件4)。工业企业以传统制造、加工为主,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还较少。第三产业增速相对较慢,且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低于周边区县和天津市平均水平,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见附件5)。
集群内在联系较弱,企业之间合作较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企业间合作联系不足。以大院大所、研发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及成果转化链条亟待完善。
创新能力提升不够快,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下降。北辰区近三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八,呈下滑趋势(见附件6)。科技进步水平、科技进步速度下滑至天津市第十和第十五位(见附件7)。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等指标的增长率出现负值(见附件8)。
新兴产业比重过低,科技引领作用较弱。北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足20%,远低于西青、东丽等区县,且增速相对缓慢(见附件9、10)。未来在新兴产业的资源聚集及培育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北辰位于京津城际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的核心位置,是京津“双城记”的重要节点,通过改造提升工程,北辰区将聚集更多的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等资源。中关村-北辰创新社区将成为北辰承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承接北京的功能和资源。
北部经济中心战略定位带来的机遇。北部经济中心为北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服务业和科技产业集群提供了机会,同时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将在北辰区更加快速的聚集和流动,北辰区将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科技服务业外溢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大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的分散转移,以及住房成本和交通拥堵等原因,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也会由大城市的中心向郊区扩散,并呈现从制造业分离发展的趋势。
二 、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北部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和京津城际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借重京津创新资源优势和京津科技新干线重要节点的有利条件,形成“4614”发展思路:即按照北辰区成为天津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示范基地、天津智能制造技术示范基地、天津北部创新资源聚集中心、京津科技新干线高端装备产业载体品牌节点4个功能定位;采取优势产业科技支撑、新兴产业科技引领、科技服务业培育提升、科技惠民示范应用、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与创新要素聚集6项重点行动;着力构建1个体系,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区域科技实力、增强经济转型力度和加快区域创新平台建设4个目标,加速推动全区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功能定位。
依托北辰区的区位、产业和土地资源优势,立足于服务建设北部经济中心、承接首都功能、建设京津科技新干线的目标,力争实现以下功能:
1. 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围绕北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强政策聚焦服务聚焦,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增强产业聚集度,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科技与经济在产业层次上的高度融合,率先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转型。
2. 成为天津市智能制造技术示范基地。顺应装备制造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3D打印等高端制造技术及其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天津市智能制造技术示范基地。
3. 成为天津北部创新资源聚集中心。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引进聚集国内外高端科技研发、设计、创新服务资源,使北辰成为天津市科技资源聚集地之一。
4. 成为京津科技新干线高端装备产业载体品牌节点。依托北辰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辰国家高新区的高端装备产业基础,积极参与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建成集“绿色、智能、融合、集成化”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提升北辰区装备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
到2016年,北辰区科技投入规模、科技进步水平、科技进步速度等各项指标均列全市前五名;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活跃,重点产业创新能力和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企业基本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具体规划指标详见附件11)
1.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著提高。到2016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发展到500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小巨人达到360家,超50亿元科技领军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和企业从业人员比例的1.7%和10%。
2. 区域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到2016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2件。科技型中小企业杀手锏产品达到50个;年专利申请量达6000件,其中,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000件,年专利授权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00件。
3. 对经济转型的贡献显著增强。到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比2013年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达到7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比2013年占比增加6个百分点。
4.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显著加快。到2016年,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到90家;建成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科技服务机构;建成3家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 、重点任务
(一)优势产业科技支撑行动。
做强成套装备、特色装备、关键零部件三大装备制造基础产业。围绕装备制造业国际发展趋势,大力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业产品,促进北辰区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装备成套化、产业聚集化发展。重点支持贯流式机组、异性水泥、冶金成套设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高精度印刷机械、高速机车、高端机床、减速机、大功率超洁净柴油发动机、有色金属、电缆电器电柜等产业。培育3D打印、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兴高端装备产业。天津高端数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新闻出版装备产业园初具雏形。
做精现代医药、医疗器械、现代医药服务业三大主导(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天然保健品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支持高精密医疗仪器、生物医用材料、诊断治疗设备、基因检测治疗等前沿性医疗器械研制开发;促进以医药、器械物流为主的现代医药服务业快速发展。天津市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入2—3家共性技术服务与检测平台。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争取在风力发电、地源热泵、太阳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型高强耐磨材料、高难度高精度金属铸锻件、特种功能材料等产品。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
(二)新兴产业科技引领行动。
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打造国家级绿色节能建筑模块生产基地。发展垃圾处理、废水回收设备开发应用等环保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提速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4G应用、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动漫、影视创意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实现产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增强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建筑配套等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服务业培育提升行动。
打造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提升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集聚高端物流服务企业,构建建材、电子器材、装备零部件等专业化交易平台,实现物流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环节价值增值。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陆路港陆交中心、韩家墅农产品批发市场,嵌入电子商务平台,形成新兴业态,加快企业发展。在京津城际综合改造提升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
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引进和壮大一批企业检验检测机构、代理评估转移等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软件与信息技术开发运营机构。支持工程总包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成长壮大。
(四)科技惠民示范应用行动。
启动智慧北辰建设行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设北辰智能化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园区和智能交通系统。
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利用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等加强市容环境自动监测能力,提高环境应急反应能力。借重首都科技资源,实施跨区域污染防治等联合治理。
实施科技兴农建设行动。重点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种源农业和旅游农业,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实施科普宣传行动。大力推进实体科普画廊、电子科普画廊、新兴媒体科普、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节、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科技竞赛等各类科普活动,增强全民科普意识。
(五)科技创新全面提升行动。
实施“113”跃升工程。促成100家成长期企业进入壮大期,100家壮大期企业发展成“小巨人”企业,30家“小巨人”企业进入5亿元行列。
大力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2016年,全区“小巨人”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规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以上,形成“企业提需求、科研院所解难题、政府补贴推动”的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职业培训、科技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形成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六)创新要素聚集行动。
聚集人才要素。加快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重点推进创业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职业教育人才、科技服务业人才4类人才团队建设。建立专家咨询组,对科技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确保引入项目先进可行。
聚集资本要素。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根据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提供融资租赁、“打包贷款”、知识产权质押、动产抵押、信用贷款和股权融资等融资产品。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政策性引导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成果转化慢”的难题。推广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市场化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
聚集项目要素。完善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高速公路沿线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两所高等院校,重点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聚集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北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轴线”型增长空间。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北辰区科技发展领导小组”和“北辰区科技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科技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合力,解决北辰区科技发展中出现的项目、资金、人才、战略等各种问题,推动领军企业的培育、杀手锏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科技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科技投入。
确保每年全区科技资金投入增速略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速,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支持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产业化,提升北辰区科技创新能力。
(三)完善创新政策。
持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北辰区现有的科技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高校或院所,以多种方式在北辰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衔接国家、天津市、北辰区有关人才、税收激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北辰投资创业。
加快融入京津冀创新共同体。
承接中关村创新优势资源,促进北京中关村企业及科技成果快速向北辰区转移。加入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探索与北京建立税收分成机制,实现利益共享。抢抓全市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五分园”的机遇,做实做优。
建设科技创新社交化网络群体。
注册以北辰区科委、北辰区内各类园区为主体的微博、微信账号,链接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域,及时发布北辰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方面成效,成为推动科技招商和科技服务的新兴媒介。
附件:1. 北辰区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2.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经费支出情况表(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3.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发展情况主要指标(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4. 主要郊县近三年二、三产业结构比(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5.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关指标(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6. 主要区县近三年科技进步综合排名(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7. 主要区县近三年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速度排名( 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
8. 北辰区近两年科技进步考核相关指标(2011年度没有考核相关指标)
9. 主要区县近两年战略新兴产业考核发展情况(2011年度没有考核相关指标)
10. 主要区县近两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发展情况(2011年度没有考核相关指标)
11. 2015年预计规划指标一览表
12. 2016年预计规划指标一览表
附件
附件1 北辰区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年份 经济指标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财政收入 | 35亿元 | 43.7亿元 | 53.8亿元 |
地区生产总值 | 490亿元 | 666.4亿元 | 755.1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 | 404.9亿元 | 529.3亿元 | 662.8亿元 |
附件2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经费支出情况表(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年份 科技经费支出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 2.62% | 2.88% | 2.84% |
全市排名 | 1 | 2 | 1 |
科技计划项目支出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 | 19.24% | 18.1% | 68.26% |
全市排名 | 3 | 13 | 1 |
附件3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发展情况主要指标(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年份 主要指标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
有效发明专利 | 数量 | 1883件 | 1935件 | 1585件 |
全市排名 | 2 | 2 | 2 | |
市级工程中心 | 数量 | 5家 | 7家 | 8家 |
全市排名 | 3 | 3 | 4 | |
高新技术企业 | 数量 | 53家 | 66家 | 84家 |
全市排名 | 2 | 2 | 1 | |
附件4 主要郊县近三年二、三产业结构比(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区县 年份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北辰区 | 2.3:1 | 2.1:1 | 2:1 |
武清区 | 2.23:1 | 2.05:1 | 1.95:1 |
津南区 | 1.54:1 | 1.33:1 | 1.59:1 |
东丽区 | 1.78:1 | 1.68:1 | 1.38:1 |
西青区 | 1.6:1 | 1.45:1 | 1.3:1 |
天津市平均水平 | 1.17:1 | 1.12:1 | 1.1:1 |
附件5 北辰区近三年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关指标(科技进步考核数
据)
年份 指标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
科技服务业增加值 | 增长率 | 17% | 21.97% | 1.5% |
全市排名 | 8 | 9 | 11 | |
孵化器毕业企业 | 增长率 | 0 | 0 | 0 |
全市排名 | 12 | 10 | 12 | |
技术市场成交额 | 成交额 | 1.5亿元 | 1.8亿元 | 2.5亿元 |
全市排名 | 3 | 7 | 10 | |
附件6 主要区县近三年科技进步综合排名(科技进步考核数据)
年份 区县 | 2011年度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北辰区 | 1 | 3 | 8 |
东丽区 | 9 | 5 | 4 |
西青区 | 5 | 2 | 6 |
津南区 | 3 | 6 | 7 |
武清区 | 12 | 8 | 3 |
滨海新区 | 未参加监测 | 1 | |
附件7 主要区县近三年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速度排名(科技进
步考核数据)
年份 区县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
科技产出排名 | 科技进步水平排名 | 科技进步速度排名 | 科技进步水平排名 | 科技进步速度排名 | |
北辰区 | 1 | 3 | 7 | 10 | 15 |
东丽区 | 4 | 9 | 9 | 6 | 8 |
西青区 | 2 | 2 | 5 | 4 | 14 |
津南区 | 9 | 6 | 13 | 7 | 6 |
武清区 | 14 | 11 | 8 | 8 | 2 |
滨海新区 | 未参加监测 | 2 | 5 | ||
注:2012、2013年度科技进步监测的一级、二级指标有所增加。 | |||||
附件8 北辰区近两年科技进步考核相关指标(2011年度没有考核相
关指标)
年份 指标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
企业R&D经费支出 | 增长率 | 46.9% | 2.2% |
全市排名 | 9 | 10 | |
有效发明专利 | 增长率 | 2.76% | -18% |
全市排名 | 15 | 15 |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增长率 | 21.4% | -1.6% |
全市排名 | 7 | 9 | |
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励 | 增长率 | 250% | -92.9% |
全市排名 | 3 | 13 | |
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 比例 | 10.7% | 18.3% |
全市排名 | 9 | 8 | |
附件9 主要区县近两年战略新兴产业考核发展情况(2011年度没有
考核相关指标)
年份 区县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
产值 |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全市排名 | 产值 |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全市排名 | |
北辰区 | 162亿元 | 11.5% | 8 | 224亿元 | 14.18% | 5 |
西青区 | 1255亿元 | 46.5% | 1 | 1719亿元 | 84.13% | 1 |
东丽区 | 477亿元 | 22.16% | 4 | 648亿元 | 42.13% | 2 |
津南区 | 64亿元 | 9.4% | 9 | 122亿元 | 14.21% | 6 |
武清区 | 355亿元 | 33.95% | 2 | 140亿元 | 11.47 | 9 |
滨海新区 | 未参加监测 | 3359亿元 | 23.12% | 3 | ||
附件10 主要区县近两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发展情况(2011年度没有
考核相关指标)
年份 区县 | 2012年度 | 2013年度 | ||||||
产值 |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增长率 | 全市综合排名 | 产值 |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增长率 | 全市综合排名 | |
北辰区 | 94亿元 | 6.67% | 25.72% | 8 | 142亿元 | 8.98% | 51.4% | 8 |
西青区 | 114亿元 | 41.9% | 7.26% | 1 | 1698亿元 | 83.11% | 48.8% | 1 |
东丽区 | 329亿元 | 15.28% | 38.31% | 2 | 469亿元 | 30.53% | 42.7% | 2 |
津南区 | 46亿元 | 6.7% | -10.9% | 5 | 91亿元 | 10.61% | 98% | 5 |
武清区 | 31亿元 | 3.05% | -53.3% | 7 | 128亿元 | 10.45% | 10.45% | 7 |
滨海新区 | 未参加监测 | 2732亿元 | 18.2% | 28% | 1 | |||
附件11 2015年预计规划指标一览表
区域产值及企业发展指标 | 专利发展指标 | 载体及平台建设指标 | |||
高新技术企业 | 100家 | 年申请专利 | 5000件 | 市级以上工程中心 | 8家 |
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 | 400亿元 | 其中发明 专利申请 | 1500件 |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 74家 |
新兴产 业产值 | 500亿元 | 年专利授权 | 2000件 | 市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 | 4家 |
科技型企业总数 | 4700家 | 其中发明 专利授权 | 400件 | 市级科技企业 孵化器 | 4家 |
科技小巨人企业 | 320家 |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 30件 | 生产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 | 6家 |
科技领军企业 | 10家 | —— | —— |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市级高新区等 | 3家 |
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7% | —— | —— | —— | —— |
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 | 略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 —— | —— | —— | —— |
附件12 2016年预计规划指标一览表
区域产值及企业发展指标 | 专利发展指标 | 载体及平台建设指标 | |||
高新技术企业 | 120家 | 年申请专利 | 6000件 | 市级以上工程中心 | 10家 |
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 | 500亿元 | 其中发明 专利申请 | 2000件 |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 84家 |
新兴产 业产值 | 700亿元 | 年专利授权 | 3000件 | 市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 | 5家 |
科技型企业总数 | 5000家 | 其中发明 专利授权 | 500件 | 市级科技企业 孵化器 | 6家 |
科技小巨人企业 | 360家 |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 32件 | 生产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 | 8家 |
科技领军企业 | 10家 | —— | —— |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市级高新区等 | 3家 |
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7% | —— | —— | —— | —— |
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 | 略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 —— | —— | —— | —— |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首页
北辰新闻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走进北辰
位置: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