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策论】提高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

发布日期:2019-01-25 13:15 来源:北辰政务网
字号
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京津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历史赋予北京和天津的使命。关键: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发展背景。首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经历第一和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之后,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进入第三阶段。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进入第三阶段工业化之后,如何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是能否实现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质量的转变,是工业化第三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其次,京津冀不仅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地带,而且是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科技部历年公布的各省市科技进步评价指数排名中,北京和天津都位列前三甲。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京津协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中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是历史赋予北京和天津的使命。同时,长期以来,北京承担的功能过多。随着环境和交通承载能力的下降,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从近十年来发展的情况看,非首都功能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领域。如何为快速增长的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物理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京津的核心内容。积极与北京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天津努力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与北京合作,实现在科技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效应,天津应当在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一,为北京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应用场景,即开放应用场景。大部分科技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都需要与产业界的融合,才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网络,积极吸收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协同,是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途径。第二,建设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国际的先进经验表明,基础研究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达尔文海”,即高死亡率现象。而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第三,注重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为他们提供“双创”支持。与传统制造业依赖规模经济不同,新兴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依赖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和创业。(作者刘刚,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 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一流创新型企业。着力点: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与科技中心城市,必须率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科技强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实现向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按照三个一流的标准,着力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力。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规模和实力。第一,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实施“天津市创新型领军企业计划”,构建“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一流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创建更多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有较大研发规模、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研究院。支持大型创新型企业开展内部创业,创建一批国家双创基地。第二,做大做强一批国际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科研机构。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科研院所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规模效益。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依托中央驻津科研院所,在国家战略层面整合建设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流科研院所或国家实验室,提高天津科研实力。要制定天津市级科研院所认定标准,建立科研院所发展协会,建立京津冀科研院所合作聚集区,引导科研院所加强科研和创新,吸收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外资研发机构等进入科研院所序列中,壮大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研发设计产业规模。  二、遵循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规律,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要素投入聚集水平。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在于科技创新要素的投入强度与科技资源聚集水平。第一,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加大全社会科技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把科技投入当作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投资,舍得投入。第二,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树立研发经费投入是资本投资的理念,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政策支持要建立在是否重视创新要素的投入的基础上。第三,更加注重培育聚集研发人才。第四,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部市共建,在天津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大平台。  三、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提高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第一,进一步优化天津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发挥京津冀交通带廊的优势,启动津雄保高铁沿线、运河沿线的产业规划,形成运河文化创新轴+京津塘智能制造创新轴+津雄保新经济创新轴+津秦海洋科技创新轴等构成的多创新创业轴发展格局。第二,围绕京津冀共同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突出产业创新需要,满足不同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形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新格局。第三,涉及先进制造的国家研发大项目、科技大设施、创新大平台的布局,应当整合京津冀创新资源,争取更多联合在天津实施。(作者:李春成,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