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全区工业工作情况(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区4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产值156.4亿元,同比下降30.5%。一季度在建项目共82个,投资规模212.1亿元,完成工业固投12.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6.2亿元。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各辖区工业产值全部下滑。受疫情影响,工业经济运转一度停滞,九镇和开发区一季度产值均为负增长,其中西堤头镇由于江天和型钢两家企业停产,导致增速下滑达到50%以上,下拉全区产值增速4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规上企业涉及27个行业大类,仅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4个行业累计完成产值实现增长,家具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种行业产值增速下滑超过50%,下拉全区产值增速4.8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不容乐观。28家产值过亿的企业累计实现产值92.75亿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59.3%,增速下滑24.2%,下拉全区产值增速13.1个百分点。百家重点监测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8.2亿元,占全区的75.6%,同比下降29.2%,下拉全区增速21.7个百分点;其中久日新材料、三源电力设备制造、中重科技等28家企业增速下滑超过50%,下拉全区产值增速15.3个百分点。
二、工业重点工作情况
1、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全力推进复工复产
一是保障防控物资供应。成立领导小组,开展摸底调研,主动驻企帮扶,多渠道挖掘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保障企业生产不间断。主动协调药监等部门,帮助远航、康宏等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相关许可手续,安排干部赴江苏江阴、河北衡水等地运回防护服生产急需的专用无纺布材料9.6吨、口罩用鼻梁条30万条等。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生产各类口罩420余万只,医用防护服1.6万件,隔离衣4.5万件。二是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班子成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协调各方全力保障人力、电力、防控物资供给,推动重点企业坐落在区内、区外以及外省市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破除影响企业复工达产的瓶颈问题。深入落实“132”工作机制,由市、区下沉党员干部组成了298个帮扶组,对全区企业进行走访;班子成员带队对片区内200余家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逐一走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2、狠抓制造业创新升级,扩大高水平增量
一是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搭建高校、大院大所与企业的科技对接平台,组织龙畅机械、东石牧场设备等有智能化改造需求的企业与智能研究院开展对接合作。指导佳盼申报2019年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帮助东鹏智谷成功认定为2019年市级示范基地,指导海天缘等5家公司申报2019年天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二是推进智能制造。充实完善智能制造项目库,已累计储备185家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发放智能制造扶持资金6882万元。指导天锻压力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结项验收;推动长荣科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包装行业应用服务平台”项目如期完工;积极筹备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北辰分论坛,完成确定活动及展位设计方案,受疫情影响开幕大会延期召开。
3、坚持制造业绿色发展,优化低水平存量
一是推动节能减排和危化企业治理。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大力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产品,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动江天重工按要求停产。加快推进危化企业治理工作,开展原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二是加快推进钢铁围城工作。进一步完善分项工作方案,聘请专业团队全程参与,成立专项工作组,核查员工情况,明确补偿办法,开展企业总体价值和设备搬迁使用价值评估;会同市财政,与招商银行、天乐国际等专业机构合作,完成发行《2020年第三批天津市政府债券北辰区生态保护(京津冀污染防治协同治理生态环保项目)》专项债,一期发行16亿元全部成功认购。
4、推进优质营商环境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一是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工作。围绕全区工业产值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和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班子成员带队开展走访地调研服务活动,一季度走访企业200余家。开发区382家企业提出的409个问题全部协调解决。二是推进“1001工程”建设。优化完善组织机构和管控机制,成立“1001工程”联合办公室,高效处理各类工程问题,加快推进双青220千伏出线、龙门道110千伏输变电等7项工程建设进度,已完成延吉道隧道工程3个工井、双青220千伏出线9基铁塔基础施工和18基铁塔组装、双青-北郊工程5基铁塔基础施工、双青-吴庄500千伏工程8基铁塔组立的协调工作。三是加快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顶层设计,完成北辰区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北辰区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审议稿)》已完成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已上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核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