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2022年度行政执法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13 10:10 来源: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人民政府
字号


2022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格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文明执法。现将我镇2022年的执法工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我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记宗旨,在执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以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策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使其懂业务、善管理,成为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2、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为全面、正确进行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的约束机制,确保执法人员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促进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严格执法程序,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对重要案件以及拟作出重大行政处罚的案件,进行集体审议并做出处罚决定。二是对案前、案中、案后应该履行的程序严格审核,严格把好程序关。三是依法确定案件性质。在查清事实、证据充足、完备程序的基础上,对照有关法规,确定违法行为性质,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定性做到多方会商、反复推敲。四是科学掌握执法尺度。在查处违法案件的实际操作中,注意把握查处尺度,对故意违法与过失违法、主动违法与被动违法、明显违法与合理不合法等行为加以区别,采取“从严”与“从宽”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被处理者能心悦诚服。五是抓好案卷归档保存工作。安排执法人员将结案的案件登记造册,统一管理。2022年,我镇办理完成行政处罚案件20起,共处罚金387511元。

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1、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针对执法过程中群众对执法行为的抵触情绪,镇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以说理指导为先,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违法行为的查处过程中从法理、事理、情理三方面对群众说明、说透、说通,提高行政执法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2、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度。即对初步认定当事人存在属于告知承诺制范围的轻微违法行为,经警示告诫后,当事人承诺立即改正、按期改正或者不再违法并签署承诺书的,经核实后,镇综合执法局对当事人不予以立案查处。

3、深化行政执法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系统化。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作用,将执法检查、执法案卷信息及时录入平台,同时,将行政处罚信息,按时在信用中国系统中进行公示,提升执法的警示力、威慑力。

4、不间断开展夜间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夜间马路餐桌占路经营、垃圾外溢等问题,坚持每日夜间进行道路巡查,确保道路秩序有序畅通。同时,严格督促沿街企业、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清理垃圾堆物,保证环境整洁。

三、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执法力量及装备不足。我镇是北辰区经济重镇,也是人口大镇,点多线长面广。违法建设治理、市容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并举,任务繁重,现有执法人员、车辆的不足严重制约执法工作的主动性和机动性,工作中时有出现顾此失彼的困境。

2、行政执法人员严重缺失,执法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伴随镇街综合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行政处罚案件范围越来越广、领域越来越多,加上行政执法人员严重缺失,法制内容培训不够及时,致使执法业务技能水平不高。

3、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足。个别居委会、村委会受限于地理位置或资金等客观原因,在环境整治、不文明行为日常监管等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在支持配合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依赖镇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思想倾向,导致执法环节某些需要配合的工作开展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转作风、树形象,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执法形象。下大力气狠抓作风纪律建设。严格工作纪律,严肃队容风纪,严查违法违纪的人和事,端正工作作风。

2、健全基础保障机制,强化法制建设工作,提升执法水平。完善执法程序,改进规范文书制作,编印常用法律法规及制度汇编、城管执法工作手册,为日常执法工作提供良好操作规程与制度支持,提升我镇执法案件规范办理、阳光办理的防腐能力与水平。

3、持续推动市容市貌的改善整治。继续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施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违法建设、占路经营、堆物杂物、乱扔垃圾、露天焚烧秸秆、违规饲养家禽、不文明殡葬、占绿毁绿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纵深推进管理延伸入巷,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