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不放心”让村民“很安心”——记小淀镇小贺庄村党委书记刘凤和
坚守岗位 义不容辞
1月26日,大年初二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小淀镇小贺庄村党委书记刘凤和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早些回去带着母亲开车去廊坊看望病重的姥姥。和很多基层干部一样,从年前开始,刘凤和就坚守岗位,肺炎疫情的突然降临冲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让他答应好好和家人团聚的承诺成为泡影。
“作为村书记,我要始终站在村民看得见的地方。”
回廊坊看望姥姥这事本来答应年前就去的,但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实在放不下心,早早就开始了疫情防控的部署,归程一拖再拖。眼看各项措施都到位了,趁着下午有半天时间赶过去,就在这时,镇里发来短信通知次日上午开会,且全员结束假期回到岗位。
刘凤和第一时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起身将刚穿上的外套脱掉,打起了电话。一个是给村两委班子成员打的,通知下午开会,提前布置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并通知工作人员明天到岗;另一个是给母亲打的,电话接通后却迟迟没有开口,自从当上村党委书记后,他在家中好像已变成一个“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人。僵持间,还是母亲先开的口:“有变化了是吧?你先忙吧,我下午先去廊坊等你。”家人的理解和信任让刘凤和吃了一颗定心丸。
下午,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开会对防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会后,大家都劝刘凤和:“工作也布置完了,明天是第一天不会太忙,你先回去看望姥姥,我们轮流给你盯着。”刘凤和摆了摆手,“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现在疫情严峻,我实在是放心不下,作为村党委书记,我必须始终站在村民能看得到的地方。”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初三中午,从镇里开完会回来的刘凤和便一直紧锁着眉头在村里徘徊。看到全国新增确诊病例的数据持续变化,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如何及时有效在村里做好防控,让他犯了愁。他一边走着一边盘算,由于村里已经拆迁了,很多村民都在旁边的嘉阳花园社区居住。
“全镇一盘棋,我必须马上对接社区居委会,共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但是人员不够、物资紧缺等一大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他眉头紧锁。不知不觉,他走到了党群服务中心,抬眼看了一眼墙上悬挂的党旗,他突然茅塞顿开,“在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应当挺身而出、冲到最前面。”
回到办公室的刘凤和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最终决定成立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他当队长。这个“队长”头衔,让他从这一刻起就再也没闲过,白天,他和队员们给村民宣传防疫知识;晚上,他带着队员到村头的检查点换班。
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刘凤和还发动村里的女性党员和积极分子,成立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敲门行动”,为村内的孤寡老人送去“五个一”,即:一瓶消毒液、一张疫情明白纸、一支体温计、一包防护手套、一包医用口罩,保证弱势群体在疫情中的基本保障。两支团队一起,共同做好小贺庄村和嘉阳花园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佩戴党员徽章、套上袖标、亮出身份、走上一线,成为疫情防控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带头,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
人员的问题解决了,防疫物资供应又成为摆在疫情防控面前的一道难题。党员和工作人员们每天在一线,接触复杂的环境和各种各样的人员,防护措施必须到位。但是口罩不够用、消毒液买不到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困境。
“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刘凤和首先想到的就是捐款,随即在村里成立了疫情募捐处,自己带头捐了一万元钱、2000只医用口罩和8个测温枪。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刘凤和的带头下,广大党员、退役军人、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短短几天就接到捐赠11万余元和一大批物资,至此,工作人员的防控物资问题终于解决了。
“一线的物资解决了,但老百姓在家里吃喝怎么办?”,刘凤和又想到了因为疫情待在家里的群众,“嘉阳花园社区离附近的农贸市场都比较远,再加上春节和疫情等因素,卖菜的就更少了,群众大老远去买菜,不仅不方便,还有风险。”想到这,刘凤和又马上去联系附近的农贸市场,通过协调,在社区设置了临时售菜点,将菜市场开到百姓家门口,满足大家在疫情期间不出小区就能买菜的需求。同时,刘凤和还要求菜商明码标价,严格控制菜品和价格,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2月4日,正在村内巡查疫情的刘凤和突然接到电话,是母亲打来的,“你姥姥不行了,赶紧回来吧!”闻听噩耗,他眼前顿时一片漆黑。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从小陪伴他的姥姥了,这个坚强的男人禁不住失声痛哭。姥姥家住廊坊市大城县,按照当地习俗,老人去世后子孙必须守孝,否则视为不孝。凤和书记眼含泪水打电话给妻子:“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姥姥的后事我去不了了,姥姥生前一直最疼爱我,我想她不会怪罪我的。但你一定要替我这个‘不孝’孙子处理好后事。”顾不上擦干眼泪,这个铁铮铮的汉子,收起牵挂、抛下困难、毅然转身,往防控点走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抗疫一线、冲锋在前、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