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北辰政办发

名    称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20113569347543T/2022-00004 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 文 字 号 : 〔北辰政办发〔2021〕16号 〕 主    题 :工业

成 文 日 期 :2021年12月31日发 文 日 期 :2021年12月31日

有   效  性 :有效

废 止 依 据 :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

《天津市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1231

(此件主动公开)


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天津工业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时期。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北辰区工信局牵头,天津理工大学协助,立足北辰区工业发展现状,以《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19-2035年)》、《天津市北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北辰区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依据,共同编制了《天津市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北辰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关键时期。北辰肩负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必须准确梳理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发展瓶颈、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深刻变化,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明晰发展定位,融入新格局,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推动“北辰制造”向“北辰智造”转变,“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转型。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北辰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产业优势日益突出、成果要素加快积累、开放发展持续深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工业经济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73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全力推动日本SMC、朝亚大数据、爱旭二期、中荣二期项目建设。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73项,其中亿元新项目48项。

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20年,北辰区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54家,超50亿元企业4家。雅迪二期、博瑞展3D打印等项目正式落地,采埃孚、一汽富维等38家企业增资扩能,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优势日益突出

支柱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十三五”期间,依托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的全年规上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8%。其中: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5.6%、6.4%、22.0%和1.8%。

新基建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响应《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梳理汇总了信息基础设施、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3大领域20个子类135个项目,投资67.83亿元,为以朝亚、江天、迪信通为代表的相关企业提供丰富的合作机会,为北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北辰区不断提升产业高新化发展水平。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7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已达9.2%,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引领工业高端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三、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大幅攀升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全区累计新增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8家,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7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0个,累计评定国家级和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51个,完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106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38家,认定“雏鹰”企业232家、“瞪羚”企业3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42家,科技领军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52家,均处在全市前列。企业技改投资力度不断加强,2020年,北辰区落实工业企业技改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已投资金7.2亿元;完成四大支柱产业项目共105个,计划总投资20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项目71个,生物医药项目14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8个,电子信息项目2个。组织企业申报疫情防控物资扩能技改补贴,给予补助资金1360.53万元。

创新能级不断攀升。“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建设完成智能制造项目库。2020年入库项目达185个,其中55个项目被列入2020年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拟支持项目,争取市、区两级支持资金共计8537.22万元。天津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功落户北辰。北辰区获评国家级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小淀镇被评为天津市知识产权特色小镇;积极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伙伴计划”,双街可信产业园于2019年被确定为中东欧科技企业软着陆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规模初具,示范区总体方案获市发改委批复,北辰京津医药谷正式落户。

四、区域协作不断深化,招商质量稳步提升

深入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十三五”期间,北辰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承接首都资源“微中心”,组建了北京招商工作部,深化与首都央企、国企和中关村、亦庄等优质资源合作。引进SMC气动元器件二期、三清互联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87个,协议投资额274.9亿元。全力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5.9平方公里核心区,北科建产业园、中兴创新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加速聚集。走访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招商促项目活动10余次,接待企业来访30余次,积极参加“津京合作交流民企恳谈会”,对接大数据、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企业20余家,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极大支撑了北辰智造强区建设。

招商引资规模稳步增加。“十三五”期间,北辰不断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2020年,全区投资规模500-5000万元的项目59个,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229.9亿元,其中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占全区总投资比重约26%。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清洁绿色有序推进

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围绕环境整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效益提升,大力推进传统落后产能的淘汰转型。园区整治工作有序进行,2020年全区已完成6个园区保留、17个园区整合和8个园区取缔的园区围城任务。基本完成了取缔园区地上物测绘,累计关停搬迁企业197家,拆除地上物78.04万平米。2020年推进26家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其中6家企业完成场调并通过评审。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实现平稳安全停产退出,并启动江天大数据项目建设,北辰区“钢铁围城”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外,北辰区按照市领导批示精神,在全区工业领域内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梳理隐患清单,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制定《北辰区工信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

清洁生产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爱德克斯、采埃孚、普利司通等30家企业共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547项,总投资11671.48万元,年节能750吨标煤,年节水11.6万吨,年减排COD共0.33吨、排氮氧化物共71.91吨,年减排CO2共4276.99吨、SO2共142.44吨。年处理废水量共7735.5吨,淘汰落后机电设备31台(套)。

绿色工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创建国家级及市级绿色工厂19个。其中天士力、远大兴辰、中荣、长荣、可耐福、沃德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耀皮工程玻璃、百特医疗、嘉思特、高丘六和等13家企业获得市级绿色工厂称号。

第二节存在问题

经过五年的努力,北辰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产业链附加值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园区亩均产出水平相较于先进地区尚有差距。

一、产业链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升,亟需推进支柱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一方面,产业价值链水平较低,区内冶金深加工等原料加工业和电线电缆类等重料轻工行业占比较大,产业利润空间受到下游产品价格及上游原料价格的双重挤压,“强链”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产业技术链水平待提升,区域内传统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企业管理和技术工艺创新能力以及产品自主研发创新水平尚显不足,终端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不多,通过“补链”、“延链”引育新动能,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依然存在。

二、一般性制造业占比较大,产业链关联度尚存上升空间。产业空间聚集,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匹配度不高,仅在高端装备制造的部分产业形成链式协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度不高。一方面,部分大型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强,缺乏区域内配套企业支撑,产业链协同、分工协作的关系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及工艺水平有待提升,配套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园区亩均产出水平相较于先进地区尚需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北辰区园区亩均产出水平与北辰区整合类园区新进项目标准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落位聚集,但企业生产效益较低,为园区发展的贡献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园区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有待进一步整治。


1 北辰区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分布现状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三节面临形势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

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促使价值链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温和增长趋势,加之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正呈现扩大化的倾向,对世界供应链和中国贸易造成重大冲击。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呈现出“一主多翼”的演进格局,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新工业革命带来“换道超车”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北辰工业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既需要稳定全区对外的发展,又要面对“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阻力,北辰区有望利用装备制造业雄厚基础,进一步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向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拓展,加快融入经济新格局,但也需要稳定对外经济,加快降低对关键技术的进口依赖。

二、天津制造业立市的发展变革已然明确

天津正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智能化水平的需求逐渐凸显,承担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天津市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于北辰而言,在“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亟需智能化支撑,发展导向将从速度到质量,更加聚焦价值引领;发展模式将从粗放到精细,更加聚焦内涵提升。

三、北辰智造实现工业强区的发展愿景愈发清晰

北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产业链细分环节的区域间协同互补愈发关键。北辰地处京滨综合发展轴与天津西部城镇发展带交点,是京津黄金走廊和京津塘高科技产业带的重要节点,也是天津城市北移的承载区、滨海新区的产业支撑区和经济拓展区。从相对位置看,北辰是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对接北京的节点,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的重心地带,具有成为天津北部区域经济中心的优势区位。从产业发展上看,天津市外环线拓圆后,占比北辰区面积28%的环内空间,为北辰提供了中心城区教育、交通、医疗等丰富的城市服务功能,也为北辰区承接北京优质产业转移,强化自身雄厚制造业实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产业空间优势。此外,“十四五”期间,北辰借助自身区位、产业基础以及享有天津市区的交通、人才、产业辐射功能优势和北辰高铁站建设重大机遇,有望加快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和载体,承载北部副中心的核心功能,打造天津经济中心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增强对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资源配置和要素流通能力。但与此同时,在天津由“东重西轻”转向“东开西拓”的产业空间发展态势下,北辰需要聚焦产业细分市场,与周边各区形成互补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1146”的发展思路,即“1”: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线;“1”:以将北辰区打造成为北方先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为总体目标;“4”:坚持绿色生态、区域协同、创新集聚和对外开放四项原则;“6”:紧握跨区域联动助推协同发展,打造产业转移协作新格局;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跃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级;工业互联铸造产业新底座,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强补延”促进企业融通,提高产业链整体配套能力;盘活资源打造主题园区,形成北辰新的经济支撑平台;绿色制造助力高质量发展,打造行业能效“领跑者”六大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新业态,做好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工作;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做好传统产业链的“强、补、延”环节,在天津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北辰作为、彰显北辰担当、贡献北辰智慧。

第二节战略定位

立足“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打造北方高端装备产业高地和京津冀智能制造强区,实现北方先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

一是依托区内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好优质企业项目,借助区内装备制造配套完备,集聚明显的良好基础,吸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

二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立向外推广、对外招商、三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智能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质量追溯等全流程智能化,力争成为京津冀智能制造强区。

第三节发展原则

一、坚持绿色生态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持续推进园区土地集约开发,资源盘活升效,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和复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工艺,研发绿色产品,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以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工业经济体系为重点,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

二、坚持区域协同发展

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引导其他经济要素围绕优势产业进行协作发展,产生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倍增的协同力量,推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三、坚持创新集聚发展

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体系,探索创新模式,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成果转化,推进技术进步和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新兴产业。强化集群发展对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支撑作用,立足资源禀赋,深化资源整合,以降成本、升效率为出发点,不断强化产业生产集群的构建,不断强化产业链的壮大延伸。

四、坚持对外开放发展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将“稳”与“进”聚焦聚力于高质量发展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把本区域发展放到新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善于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充分吸纳各方面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促我发展。

第四节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面促进北辰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全力以赴推动北辰区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通过智造业赋能,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北辰区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转型。

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总体效益稳步提升。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规模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

——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新增主板、创业板等上市挂牌企业15家。

——智能创新显著进步。到2025年,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认定企业208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30个、“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4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个。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上云和5G应用企业15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信息技术融合示范5个,宽带下载速率保持全市前列。

——绿色发展再上台阶。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10家,实现“双碳”“双控”目标。

1北辰区工业经济“十四五”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实际

2025

目标

年均递增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73

1500

7%

2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6.6

37

-

3

规模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

22.1

30

-

4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规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

%

45

55

-

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8.6

12

-

6

主板、创业板上市挂牌企业数量

8

23(15)

13%

7

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工业营业收入比重

%

1.3

2.5

-

8

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442

650(208)

8%

9

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

80

10020

4%

10

评定国家级和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数量

51

81(30)

9%

11

“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

39

84(45)

16%

12

制造业单项冠军

8

18(10)

17%

13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16

26(10)

10%

14

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49

100

15%

15

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10

20(10)

14%

16

上云及5G应用企业

8

23(15)

23%

17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信息技术融合示范

5

10(5)

14%

绿

18

创建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

19

29(10)

8%

第五节主要任务

一、跨区域联动助推协同发展,打造产业转移协作新格局

重点围绕制造业与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领域,大力引进一批与北辰产业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高能级项目,招引北京科研机构、高科技产业园区运营平台企业等落户北辰,构筑“北京研发北辰制造”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对接雄安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企业,做好产业配套工作,主动谋划未来与雄安新区的错位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优质企业落户北辰,将北辰打造成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优质企业全国布局的重要承载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在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创新合作,支持共建境外创新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和供应链中心,设立境外研发设计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跃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级

推动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重点支持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研发机构建设层次和水平。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探索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面向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推进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深化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驻区企业的务实合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健全和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网络,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联盟等主体,形成以市场牵引、企业主导、产带学研、自下而上的协同创新机制。

三、工业互联铸造产业新底座,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重点引育一批具备整体设计能力、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以顶层设计为核心的产业集成方案能力,以制造业大数据为基础,从先进技术到工艺、生产、销售、运营的各节点为要素,为重点行业提供产业集成方案。推动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窄带物联网(NB-IoT)、工业过程/工业自动化无线网络(WIA-PA/FA)等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以工业云等服务平台为基础,充分融合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服务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传统工业云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迭代升级。加速“企业上云”步伐,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快机械、汽车等行业发展产品在线维护、远程运维、智能供应链、协同研发等服务新业态。引导食品、药品等行业发展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追溯监管、质量控制等服务新模式。

四、“强补延”促进企业融通,提高产业链整体配套能力

巩固延伸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轻工五大板块。积极强化成套装备制造、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电动助力车5条产业链,健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存储和应用、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4条产业链,大力招引未来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环节,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引资引智,提高上下游相关重点企业入驻北辰的意愿性和成功率。支持打造“龙头企业+孵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推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的建设运营或与载体深度合作,并吸引产业链上具有创新潜力的团队或中小企业入驻载体创业。发挥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积极汇聚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平台、项目和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基金导向作用,在奖励、培养、引进人才、扶植壮大产业集群方面展开合作,构筑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

五、盘活资源打造主题园区,形成北辰新的经济支撑平台

围绕头部企业做大增量,突出重点产业做优存量,聚焦低效用地做实减量,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巩固和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以存量土地、厂房等资源改造提升为重点,加大园区内闲置用地、空地、白地的清查力度,对低效闲置用地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推进取缔类园区及整合控制类园区的地上物拆迁工作,关闭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整合提升类园区内企业清退、土地整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坚持工业园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调,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建设相协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和5G基站建设,协调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向园区延伸,形成园区公共区域和办公楼宇5G网络无缝覆盖和Wi-Fi全覆盖。围绕产业高端、企业高质、用地高效,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目标,利用现代化招商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园区运营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模式,重点建设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等有灵魂有特色的主题园区,凸显区域头部优势,形成北辰新的经济支撑平台。

六、绿色制造助力高质量发展,打造行业能效“领跑者”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进高端项目、技术、人才等战略资源,重点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全力支持华电等氢能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氢能物流网络。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进一步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探索废物最少化技术、循环再生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等共性关键绿色制造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培育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立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需求,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低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标准及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标准,推进节能绿色化改造升级,推广节能机电产品应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推动重点行业持续赶超引领。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依托天交所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引导企业实施一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低碳技术改造项目,促进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实行碳排放零增长。


第三章  “十四五”产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以推进产业链融合创新为重点,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战略。对产业链发展完备,优质企业聚集的产业实施“强链”工程,推动产业做优做强;对产业链发展较为完备,但缺失部分核心环节的产业实施“补链”工程,补齐产业关键环节;对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但关键环节较为突出的产业实施“延链”工程,延伸和拓宽产业链。

第一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等载体,重点围绕智能专用装备和工业母机方向,建设11条高端装备制造子链,推进北辰装备制造业向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以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发展。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突破300亿元。

一、“强链”环节

——智能专用装备。依托中重科技、水泥院、建科机械、长荣股份等优质企业,面向大(重)型化、精密化、成套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创新的发展方向,发展超大型钢热轧关键装备、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及装备、自动化包装设备等成套装备。在智能装备数字化协同设计及流程仿真、故障自诊断及远程控制及柔性加工等关键集成智能设备技术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零部件。依托SMC、弗兰德、采埃孚、雷沃斗山、福云天翼、广山津达等优质企业,强化关键基础部件和核心部件的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部件性能,创新发展气压动力元件、智能控制器、高速精密传动装置、精密轴承、变速器等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智能装备基础产品。

——汽车零部件。依托丰田铁工、天汽模志通、一汽富维本特勒、爱德克斯、普利司通、高丘六和等众多优质企业,着力发展核心零部件产品,做大做强传动轴产品、变速器总成、离合器总成、差速器及零部件等其他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传动系统产品。采用新材料、轻量化设计等新技术,提升汽车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依托,提升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装置两大领域的生产能力,发展动力总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车载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等电控产品。充分发挥北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产业链完善,产品全的基础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推动普利司通轮胎项目扩建,依托普天单向器、金牛电源等公司,创新发展电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及附加值高的汽车电子等高端零部件。

——金属切削机床。突破磨床整机结构动静刚度及优化设计、静压导轨及静压轴承技术,高速冲程下机床的动态响应及抗振性技术,重点发展高端成套锥齿轮系列加工装备、高效圆柱齿轮加工装备及高精度磨床系列产品。支持精密、超精密加工,精密磨具加工,精密磨削加工等领域,重点发展精雕数控机床以及相关功能部件。

二、“补链”环节

——印刷装备制造。发挥长荣科技等优质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围绕智慧印务方向,补齐印前设备环节,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形成覆盖印刷原材料、印刷设备制造、印刷、包装设备制造到最终包装制品及下游应用的产业链;引育标准零部件和电控零部件等辅助设备,完善印刷及印刷设备产业链水平。从烟盒、药品、食品、酒品、化妆品、电子电器等包装需求出发,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包装和自动化包装设备,提高包装产业智能化水平。

——激光装备。依托大族激光等优质企业,加快推进激光产业集聚化、链条式发展。积极引入激光核心零部件等产业企业,重点布局发展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增材再制造等领域板块,支持高端激光核心器件和成套装备研制、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形成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光电装备、衍生应用等上、中、下游系列的完善健全和高端的激光装备产业链。

——锻压成形机床。利用天锻压力机在锻压领域的标准和技术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发智能化航空特种装备、智能化伺服压力机以及高速钢轨精锻智能化装备,鼓励开展远程运维服务,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三、“延链”环节

——机器人。依托圣瑞机器人、福云天翼、飒派传动等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围绕重点行业需求,积极研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重点发展装配、焊接、搬运、检测等机器人。围绕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机电一体化设计、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加快提升零部件设计、加工能力,提高制造的精度和可靠性,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强中车(天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整车制造、传动系统、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通信系统等研制水平。拓展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线,向超高速动车、中低速磁悬浮、新型城际动车组、全自动无人驾驶城轨车辆、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等新兴业务发展。

——增材制造装备。依托博瑞展、铸金科技等优质企业,延伸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智能化增材制造设备,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顶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围绕铸金科技粉体金属及合金材料,延伸发展低成本塑料、树脂类产品的3D打印技术、装备及专用粉体合成树脂材料产业。积极引育步进电机、打印喷头、振镜系统、三维扫描仪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推进3D打印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推广应用。


2 北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二节生物医药产业

“十四五”期间,重点依托医药研发平台、北辰京津医药谷等载体,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新型疫苗和试剂4条生物医药子链,强化上游研发、下游衍生产品和服务等相关行业,积极完善智能化、高端化医疗器械,延伸发展中医药产品和健康医疗服务,打造生物医药制造研发基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达到200亿元。

一、“强链”环节

——现代中药。依托天士力医药集团、天士力圣特制药、天士力现代中药、天之骄、博科林、中新药业第六中药厂等优质企业,促进现代中药产业链向精深化发展,构建基于天然中医药材的新型临床制剂功能性组件及其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药食同源食品和以中药为基源的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产品,培育新的中药产业增长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发展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中医药服务在特色康复、养生保健以及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发展壮大,构建多元化现代中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化学药。鼓励天士力医药集团、中新药业第六中药厂、汉瑞药业、中央药业等优质企业创新现代中药产业研发模式,利用产业链招商模式吸引现代中药研发企业和机构,共同构建现代中药产业研发平台和孵化器。鼓励北辰老字号中药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创新开发。针对药材提取、分离、纯化、药物活性研究、药理研究等领域加大研发和科创力度,加快研究中药制剂技术,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加大对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与上游医疗器械制造相关企业特别是相关科研院所对接,借助其现代中药研发、检测和服务平台的优势,为北辰提供从品种选育、产品试剂到检测、包装上市一条龙服务,增强现代中药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补链”环节

——医疗器械。依托百特医疗、金兴达、远航、新中医疗器械、康宏等优质企业,充分发挥在临床诊疗、家用医疗器械、高端耗材、植入物、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的既有优势,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鼓励发展健康信息服务产品。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移动健康终端交互设备与产品等,补齐高端医疗器械缺口。

三、“延链”环节

——新型疫苗和试剂。以进一步细化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蛋白质和多肽、酶工程、抗体药物、核酸药物、仿制药、细胞治疗产品、诊断试剂、医美结合等细分领域。依托中逸安科等优质企业积极研发高端常规疫苗、多联多价疫苗和试剂等。引进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及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性疫苗项目。在药物检测方面,引导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运用数据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积极引进医药产品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技术平台机构,加快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


3 北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三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十四五”期间,重点依托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主题园区、中兴创新科技产业园、中船重工集团718所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建设光伏、风能、新材料、氢能等4 条子链,形成区域特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达到600亿元。

一、“强链”环节

——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借助现有发电及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基础,以博威动力、天发水电、华电重工、厚华机电等企业为代表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设备;以金山线缆、华北电缆、北达线缆等企业为代表发展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以ABB开关等企业为代表发展智能配电设备。推动发电机组、电力电缆、变压器、开关等基础零部件向成套发电机组、超、特高压电力电缆、特高压变压器、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等产品过渡,打造高端输配电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江铜华北等优质企业围绕基于铜箔等电子类材料,提升铜加工产业附加值。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对铜类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未来产业等高端应用领域的精深加工产品。支持向铜类电子材料,特别是铜箔、覆铜板、带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应用方向发展。

二、“补链”环节

——光伏发电产业。以爱旭太阳能为引导,重点培育发展相关配套企业,上游多晶硅片等晶体硅原料,中游光伏电池组件,下游光伏系统应用产品,加快建成爱旭科技高效太阳能硅基电池的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基地,盘活环东闲置低效用地300-400亩用于承接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并实现现有新能源企业扩能,加速意华、帷胜等光伏项目的对接,在屋顶光能发电、追踪器、逆变器等重点项目产品上突破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实现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风力发电产业。依托弗兰德、采埃孚、中车叶片、华电重工等龙头企业,盘活弗兰德周边300-400亩闲置低效用地,吸引风电领域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重点培育发展风电主机、轴承、齿轮箱、控制系统、发电机等风机核心部件制造相关产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掌握风电机组的基本制造技术,同时积极突破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风电设备制造方面由引进、消化、吸收逐渐发展为自主创新,努力由企业制造发展为企业创造。此外,加快推进华电天津北辰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推进风力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开发和建设。加快新能源并网关键技术装备、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装备等研发应用。

——新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加快开发新材料产品,提升先进材料生产技术水平,推进传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重点依托江铜华北、铸金科技、久日新材料、伟星新型建材、银龙预应力、天辰绿能等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先进金属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和绿色建筑、高性能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同时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对相关关键战略材料的支持力度,推进光电子薄膜、高精度高稳定性传感光纤材料等材料研发,突破材料的技术关,提高材料成品率。

三、“延链”环节

——氢能。大力发展氢能行业,依托华电重工、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等优质载体,培育发展制氢关键技术企业,缓解制氢受阻难题。同时,充分考虑制氢带来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积极推进氢能源电堆项目建设,突破风光互补、高效储能等新能源电力技术,探索建设培育稳定的新能源领域储能市场。


4 北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四节轻工产业

“十四五”期间,重点依托中荣印刷包装产品扩产项目、滨海环球印务医药包装折叠纸盒扩产暨智能制造项目、小刀电动自行车研发制造项目等载体,做强电动自行车、智能家电、家具制造、纸业印刷、食品制造等轻工产业链方向,形成较为完备的轻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轻工产业达到400亿元。

一、“强链”环节

——高端电动助力车。依托雅迪、小刀等企业,围绕助力车方向,强化新能源配套零部件应用。大力推动雅迪项目扩建,带动发展一批电动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以雅迪、小刀等代表性企业为枢纽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其他特种助力车辆为一体的产业生产基地。加大研发设计力度,推进整车研发、造型研发、锂电池研发、石墨烯技术应用研发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推进特种助力车向高端化迈进,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

——智能家电。依托乐金电子、盛永机电、敬成电子、大洋精密等优质企业,促进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智能技术与家电设备融合,实现家电设备自动控制。以乐金电子为龙头,重点发展智能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升级,推进产业多样化发展。

——家具制造。以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智能化、个性化为方向,依托南洋胡氏等企业为载体,结合智能硬件类企业融合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动传统家具向智能家具、定制家具、生态家具、艺术家具转变,推出时尚环保、舒适便捷的智能产品,同时,引进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生产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从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纸业印刷。依托长荣云印刷、中荣印刷、滨海环球印务等优质企业,借助互联网,发展绿色印刷、智能印刷和云印刷技术,打造网络一体化服务平台。整合生产要素,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加快推进七一八所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长荣新型智能印刷及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区域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

——食品制造。立足当地农特产品,依托王朝、光明梦得、海河乳业等优质企业引导开发一批品质高、品牌响的优质产品,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满足人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食品制造服务平台,建立原料采集、智能加工、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等一体化产业链。


5 北辰区轻工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五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四五”期间,重点依托中兴5G基地、芯瑞达Mini LED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基地、朝亚北辰大数据云端存储中心项目、三清互联云计算项目等载体,做大做强基础元器件,加强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加快项目载体建设,补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节,培育智能传感企业集群,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一、“强链”环节

——基础元器件。“十四五”期间依托LG乐金电子等优质企业,推进LG手机核心结构部件生产项目运行,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电路板等智能化产品,拓宽芯片产品应用领域,颠覆传统制造模式,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二、“补链”环节

——智能传感设备。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紧盯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应用集成环节,引进国内外新型传感器企业,联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推动中兴5G基地建设,围绕智能产品和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环节,发展红外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纳米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高端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医疗服务和工业控制等不同领域,发展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及数据融合的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模块。

三、“延链”环节

——新型终端模组。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培育发展5G终端设备配套产品,智能电视、柔性显示屏等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信息产品。加快布局新型终端模组等产业,规划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推动芯瑞达Mini LED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依托朝安兆亚、江天数据、三清互联、拓普科技等优势企业,重点推动朝亚北辰大数据云端存储中心项目的进度。结合区内优质企业需求,以北辰项目为依托,围绕数据存储、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衍生服务等关键环节,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重点发展大数据采集技术、高速数据收集技术;支持企业研发大数据存储技术,积极吸引传感器、控制器等高端研发、制造项目落户;发展数据挖掘、大数据融合等细分领域的技术。

——人工智能。依托天工院、水泥院等重点研究院所,推动建立AI超算中心,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应用。提高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推动AI专用计算设施与行业已有业务系统实现有效对接,以算力支撑为依托,打造智能化应用生态环境。支持行业企业提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及通用软件服务,汇聚孵化人工智能企业,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6 北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六节未来产业

“十四五”期间,以“数据化、智能化、终端化”为主攻方向,重点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天津增材制造(3D打印)示范中心等载体,加快培育5G、工业互联网、3D打印、商业卫星等未来产业集群,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战略计划,推进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5G。加快在基础元器件、新型终端模组方面的布局,积极引进相关布局企业,加快培育北辰区5G产业和应用规模发展新格局。推动域内企业积极对接5G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提高企业配套建设能力。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多方面支撑产业,推进北辰区5G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发展良好态势。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5G网络试点改造,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精细化管理能力及个性化定制水平。

——工业互联网。依托长荣、水泥院、天锻、江天智云等企业工业互联网基础,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平台建设,以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为目标,支持企业开展“设备上云”和“流程上云”,加快推进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引进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加强与北辰区政府的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强互联网平台培育,发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集成服务商、企业与政府的衔接功能,支持创新化商业模式平台建设。

——3D打印。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本地高校技术优势,以天津增材制造(3D打印)示范中心、铸金科技等优质企业为核心,加快北辰区增材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延伸3D打印产业链。围绕铸金科技粉体金属及合金材料,延伸发展低成本塑料、树脂类产品的3D打印技术、装备及专用粉体合成树脂材料产业。积极引育步进电机、打印喷头、振镜系统、三维扫描仪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推进3D打印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推广应用。

——商业卫星。依托天仪研究院与河北工业大学等研发平台发展商业卫星产业。借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打造商业航天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中心、商业空间科学实验载荷模块研制中心、建设商业卫星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商业航天评价鉴定中心、卫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卫星文化教育产业平台等,并加快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培育孵化商业卫星应用产业。


7 北辰区未来产业链图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第四章 “十四五”产业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围绕做大做强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打造主题园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治理的产业载体建设思路,合理布局“5+X”产业体系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实现北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以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北辰科技园)、天津高端装备制造园、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天津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区四园”为重点,聚焦特色优势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聚焦双向联动提升开放水平,推动产业在特定空间高度集聚。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完善现代智慧基础设施,营造绿色生态居住环境,加快北科建、绿地缤纷城、绿地全球贸易港、苏宁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中兴创新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创业创新、总部商务、贸易展示、商业时尚、旅游观光、品质居住、生态休闲等功能,打造展现北辰现代城市品质形象的门户。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北辰科技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腾挪、改造一批存量楼宇、工业厂房等资源,探索创新型产业用地(M0),推动传统工业区向科创产业园转型,重点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构建“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科技孵化全链条体系。加强对接北京、上海以及国外科技创新机构,聚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端研发团队、创新基地与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以产品研发、核心技术产品生产试验为主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提升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零部件、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方向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子链;完善化学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和试剂方向的生物医药子链;增强高端电动助力车、智能家电、食品制造方向的轻工产业子链,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天津新兴产业科创中心。

8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辰科技园)布局图

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入与自贸区、天津港的合作,全方位借助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推动园区联动发展。立足园区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瞄准欧美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拉伸园区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搭建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加快中兴、朝亚、SMC、精雕数控、长荣等知名项目建设,加快集聚一批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引导大中小企业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为切入点,加大节能目标责任管理工作力度,强化企业节能意识,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区。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机遇,依托西堤头陆路港铁路物流基地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发展基础,以全面建立商贸服务型物流综合产业体系为主导,加快构建集“多式联运、无水港口岸、冷链仓储物流、保税仓储物流、跨境电商”为一体功能体系,充分发挥公路货运交易中心和大北环物流中心集疏辐射功能,加快宝供(天津)国际商贸物流项目、“智慧物流小镇”物流总部经济园项目、中兴环保智慧仓储物流园项目等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北辰区、天津市、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的高效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中心。

9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布局图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联合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打造成为京津冀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为重点,延伸发展研发外包与服务,实施一批产业化重大项目,提升生物经济“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积极争取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现代中药国际化能力建设和药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广智能工厂、企业上云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医疗器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水平,打造“研产销投”现代中药一体化产业链和生物医药细分领域集群。

图10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布局图


第二节北辰经济特色主题园区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围绕国家级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北辰京津医药谷等有灵魂有特色的主题园区建设,着重布局符合北辰实际、具备错位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引领传统制造业升级,加快新动能培育。

国家级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人为核心,以“创新型、开放型、生态型、品质型、智慧型”为方向,优化“一廊一带、两镇四园”功能布局,重点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园能级,布局建设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统筹推进大张庄和双街示范镇建设,做好拓展预留区规划,加快推进中关村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绿地缤纷城、绿地全球贸易港、滨海联创、郊野公园绿化养护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高端化产业集群、精细化人文治理、品质化全生活链服务、高效化交通出行组织、循环化能源资源利用、数字化规划建设运营、集约化绿色建筑营造、特色化人才吸引培育,创建国内外人士宜居宜业宜创业的城市环境。加强示范区与双街镇联动发展,共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沿京津路布局高品质楼宇,承接北京研发总部、区域总部以及其他高端服务业落户,打造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

11 国家级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布局图

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依托采埃孚风电、爱旭太阳能、华电重工等龙头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培育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加强研发创新平台开发,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吸引研发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完整的内生动力产业链发展,提升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水平,突出优势环节带动作用,形成完善的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北辰京津医药谷。依托北辰医药医疗领域产业基础,聚焦生物药和中药,坚持创新驱动、传承国药精粹、引领健康科技,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和中医药现代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两大功能区:一是“产业研发与制造区”,以生物医药和中医药研发制造、中试孵化、检验检测、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为主,适度发展医疗服务、康复体检,为入住机构和企业提供多类型、全周期产业适配空间;二是“人才支持与配套区”,建设高端人才社区和配套服务设施,通过多场景、精准化的生活空间与设施建设,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在地居住便利条件。

第三节北辰工业园区(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北辰区完成工业园区(集聚区)治理工作,整合提升环东、双街、双源、屈店、鸿仓、温家房子、万发、意达、京宝、汉沟、宜兴埠和西堤头南等13个园区,归入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北辰科技园)、天津高端装备制造园、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天津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双口工业园区等6个国家级和省市级保留类园区;加快事成、如愿、铁东路、青光、韩家墅、小淀、刘安庄等7个取缔类园区治理。到“十四五”末,完成原有43个工业园区治理任务。“十四五”园区治理情况及各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如表2和表3所示。

12 北辰区工业园区现状分布图

13 北辰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理工大学


2 “十四五”北辰区工业园区治理情况表

保留类园区

北辰经济开发区

北辰科技园

高端装备产业园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

双口工业园区

整合提升类园区

环东

双街

双源

屈店

鸿仓

温家

房子

万发

意达

京宝

汉沟

宜兴阜

西堤头北

西堤头南

取缔类园区

青光

小淀

韩家墅

刘安庄

事成

铁东路

如愿

3 “十四五”北辰区工业园区治理规划及主导产业规划定位表

序号

园区名称

5+X”产业链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轻工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未来产业

1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印刷装备制造、激光装备


光伏、风能及分布式能源、新材料



工业

互联网

2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双街分园

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


新材料

食品制造、家具制造



3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源分园

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


新材料

智能家电



4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屈店分园



新材料




5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鸿仓分园







6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沟分园

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






7

天津滨海高新区北辰科技园

北辰科技园

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零部件、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机器人

化学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和试剂


高端电动助力车、智能家电、食品制造

基础元器件


8

天津滨海高新区北辰科技园环东分园



光伏、风能及分布式能源、氢能




9

天津滨海高新区北辰科技园温家房子分园



新材料

智能家电



10

天津滨海高新区北辰科技园宜兴埠分园

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






11

天津滨海高新区北辰科技园小淀分园

锻压成形机床



食品制造



12

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印刷装备制造、金属切削机床、机器人


光伏、风能及分布式能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

纸业印刷、食品制造

大数据存储与应用

3D打印

13

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万发分园



新材料




14

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意达分园

汽车零部件






15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

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

印刷装备制造

化学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和试剂、医疗器械


高端电动助力车、纸业印刷



16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京宝分园




智能家电



17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青光分园




高端电动助力车



18

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韩家墅分园

汽车零部件



纸业印刷



19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

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

智能制造专用成套装备






20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西堤头分园

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

化学药

新材料




21

天津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西堤头南区分园




纸业印刷



22

双口工业园区

铜产品精加工及电机电缆、汽车零部件



高端电动助力车




第五章 “十四五”重点建设工程

第一节  “5G+工业互联网”建设工程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为牵引,持续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壮大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标识解析应用,打造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格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

深化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应用。实施关键技术攻坚,带动工业资源智能化配置,引导平台向上对接工业应用,向下连接智能设备,持续沉淀和积累海量具备应用推广价值的工业经验与知识模型,通过更为科学、高效的工业资源配置方式及路径,驱动制造业体系和生态的智能化升级与运转。

助推企业智能化水平。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为抓手,通过整合设计、制造、运营、软件等资源,发展以提供工艺设计、运营管理、智能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造企业智造服务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加快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标准,推动产融合作、产教合作。引导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有序开放发展。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

统筹推动5G网络建设。促进5G技术研发,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为目标,控制非独立组网建设规模。积极推进共建共享,支持电信、联通共建一张5G网络,推动企业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搭建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平台,集中力量支持核心关键元器件攻关产业化,带动5G领域设计、制造能力持续提升。

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赋能作用。以培育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为重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等重点行业、重点场景的解决方案,大力推动先行先试和应用推广。

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运营。依托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建立机器人产业园,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支持微型和智能传感器、短距离通信、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件、物联网等的集成应用。突破核心信息技术,加快高性能关键智能部件研发与制造,实现工程化与产业化应用。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工程中间件以及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基础软件为重点,加大基础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安全可控工业基础软件产业链生态系统;围绕数字化研发设计、分析仿真、检测检验、生产管控、监管维保等,形成智能化、集成化的行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开发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的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

第二节  “政产学研用”创新发展工程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京津冀尤其是区域内河北工业大学等众多高校资源,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中船重工集团718所、西安交大3D打印中心等创新主体为支撑,建立北辰区创新发展研究平台,打造“科研平台+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围绕机器人制造、3D打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测试、技术咨询、人才培训、项目申报、实验室使用等服务。以都市产业园为示范试点,将“京津冀”地方政府、企业、高校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科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形成科技研发、孵化培育、加速转化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基地,逐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

探索“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广泛合作、共建互赢”模式,多方共同参与筹划河工大科技园建设。引进或建设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添置公共研发、中试服务等大型仪器设备。支持河工大科技园建设及参与单位联合社会力量共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区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优先给予参股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创新符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科技贷款模式,为河工大科技园在孵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鼓励高校向河工大科技园创新创业者开放共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图书馆等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设备条件、技术研发、技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此外,鼓励科技园与区政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政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

第三节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构建梯次型重点培育体系。依据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规模、性质、行业地位、所处发展阶段,构建梯次型培育体系,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细化各阶段入库标准,遴选科技型企业入库培育,并及时跟进企业成长状态,落实培育和扶持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登记信息库、创新型领军企业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知识产权数据库“多库联动”,形成“遴选一批、入库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工作机制。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智能转型。着力引育领航企业,聚焦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遴选培育在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在产业链和资源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发展单项冠军,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突出主业,深耕细作,形成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市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深入发掘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种子期、培育期和发展期的培育格局,推动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带动全区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做优做强。

做优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利用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做好人才引进落实全流程网上办理工作,优化引才落户流程,吸引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项目+团队”建设,实现“带土移植”。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结合新动能引育,组织申报“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团队”、博士(后)来(留)津等专项资助。

深化各类基金引导作用。用足用好海河产业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天津天创海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天津爱奇鸿海海河智慧出行基金、天津瑞康海河医疗产业基金、天津创维海河新兴产业基金、天津海河博弘新材料基金等对产业发展支持集聚作用。重点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企业,组织开展重点科技型企业与市级投资基金对接活动。加强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积极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天津)基地作用,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培育制造业产品品牌。支持企业通过提高品质、优化设计、改造工艺等途径,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打造“北辰制造”产品优质形象。深入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增强产品质量优势。针对依赖进口的核心部件,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对新品类产品研发,加强可替代品研发生产,不断升级改造技术、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区域产业形象。

培育制造业企业品牌。组织开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支柱产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计划,指导企业健全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支持鼓励企业推动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品牌基因优化、形象升级、文化挖掘,提升企业品牌培育科学化水平。重点遴选产业基础好、品牌形象优的骨干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推介,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

培育产业集群联动品牌。发挥北辰区政府、行业、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积极组织协调行业优势资源,形成品牌集聚发展态势,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以及附加值高的品牌。深入挖掘品牌潜在价值和发展潜力,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品牌提升,形成区域产业合力、集群联动发展效应,提升北辰区制造业整体发展实力。


第六章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第一节统筹组织领导

完善区域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重大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工业发展规划、政策。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与应急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北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从源头管控事故风险,继续落实危化企业搬迁改造以及取缔类工业园区、电力企业、民爆生产企业等单位安全专项检查,确保企业生产、搬迁改造期间不出现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专家咨询制度,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共同促进全区工业协调发展。

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持

围绕“惠企措施21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措施”“稳运行20条举措”的落实,充分发挥“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平台作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招聘员工、申请政策、融资贷款实际困难和问题,持续跟踪问效,助力企业发展。强化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向群众汇报”工作机制,切实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解决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第三节优化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津八条”“辰十条”“民营经济19条”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措施,制定北辰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建设更多“无人审批超市”,推出更多“五减四办”事项,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行一人核准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时受理企业申请,积极推进企业减负工作。创新发展“产品推介+招商引资”模式,提升投资便利化。

第四节加大创新支持

积极打造“双创”孵化区,以龙头科技企业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地集聚发展,完善智力要素的产品转化过程,形成以科研成果转化为驱动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专业供应商网络。鼓励大小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双向分销、双向供应、技术产品合作、提高智能制造、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人才技术培训以及融资租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充分发挥“金融超市”作用,加强银政银企对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业态,支持企业上市直融。

第五节强化招商引资

灵活运用产业生态链招商、大数据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根据支柱产业重点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筛选出需提升补充环节,瞄准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快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培育打造专业化招商团队,实施招商专业化选择和市场化分成。对跨区域项目建设、产业转移、投资活动等,研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多方共赢。

第六节夯实人才支撑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入选人才,加强与重点高校人才合作,与京津冀重点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尤其是对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为基础、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保障和激励体系。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转让等活动中的收益保护,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期权、股权等知识资本化激励方式稳定人才队伍,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版权声明|法律声明

主办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承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30001 津ICP备1200731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302120347号